葉倫直言,全球各國無法接受中國大規模國家補貼模式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財政部長葉倫週四表示,吸引民間資本的美國公共投資對於促進長期可持續且包容的增長至關重要,但警告,中國大規模國家工業補貼的模式是世界所不能接受的。葉倫試圖將拜登政府的做法與中國的做法進行對比;她提到,政府對戰略性產業的過度補貼導致製造業產能過剩,產能遠遠超過疲軟的國內需求。這種過度投資造成的出口泛濫現在威脅著全球的就業,並導致美國和其他地方出現新的貿易壁壘。「中國不能假定世界其他國家會以自己國內產業受損為代價迅速吸收大量過剩生產。如果中國繼續走這條路,我擔心其政策可能會嚴重干擾我們建立健康經濟關係的努力。」

但她重申自己的觀點,即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脫鉤將損害美國的利益。她認為中國的大型銀行注意到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且不想違反這些制裁,但如果美國認為有必要,將不排除會採取行動。「中國的大型銀行真的非常重視它們的代理銀行關係。」

葉倫在紐約經濟俱樂部準備的發言中也提到,共和黨傳統的「供給側經濟學」模式過於依賴減稅來刺激投資,未能讓足夠多的工人受益。「我們從經驗中認識到,通過政府發號施令進行高壓中央計劃並非可持續的經濟戰略,但傳統的供給側經濟學也不是,這忽視公共基礎設施、教育和勞動力培訓以及政府支持基礎研究的重要性。為富人減稅和放鬆管制並沒有促進『整個國家的成長和繁榮』。」

葉倫強調拜登政府投資美國經濟的重大立法舉措,包括2021年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以及2022年通過的半導體投資和清潔能源稅收抵免措施。這些舉措包括對工人的培訓,自拜登於2021年上任以來,這些措施為民間部門製造業帶來價值8,500億美元的新投資。「拜登總統和我都清楚,我們的經濟戰略不能僅靠公共部門或民間部門來推動。而『現代供給側經濟學』的理論包括進行公共干預,以『為企業創造有利環境,推動民間部門投資』。而強勁的美國經濟正在幫助推動全球經濟成長,通膨下降,投資回報高,個人樂觀地認為這些趨勢將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