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城今年資本支出10億元,觀音三廠明年Q2投產,整體產值增逾百億元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華城(1519)總經理許逸德於股東會後指出,華城今年資本支出約10億元,主要用於觀音三廠8.8億元及其他廠產線優化等,今年整體產能可增加30-40%,預期觀音三廠明年第二季投產後,四個廠房中壢廠,台中廠、觀音二廠及觀音三廠整體產值可增加逾百億元。華城過去資本支約在2000-3000萬元,今年隨著觀音三廠建廠,估計約為10億元。

華城積極擴增產線,許逸德指出,華城目前擁有中壢廠,台中廠及觀音二廠;其中中壢一廠生產小型變壓器,實施智慧工廠後提升單一工廠成效,2022年產值提升至24億元,2023年再拉高達42億元,預計今年上看60億元,目標兩年內將可突破80億元。

台中廠以超高壓變壓器為主,是國內及東南亞唯一可生產500kV級變壓器,增租土地由原本4公頃變為5公頃,許逸德說,相當看好台中廠發展潛力,由於離台中港口近,擁有運輸上優勢,大幅減少營運成本,每次出貨可減少1500-2000萬元的成本。至於觀音二廠專注161-345kV級變壓器,在產線優化及能耗管理下,產能不動但產值可提升30%,雖然只有4000坪,但最高產值可達8-10億元。

華城斥資8.8億元興建觀音三廠,除填小型變壓器之外,也生產中小型到中大型變壓器,預計2025年第一季完工、第二季投產;許逸德指出,未來四個廠陸續優化產線及新廠量產後,將可再創造逾百億元總產值。

過去產業景氣風口時,沒有很快被填上是因為重電業具有三個特性,第一是資本密集,投入資本大但回收慢,第二是技術密集,技術門檻越來越高,若非傳統大廠沒有能力開發,第三是長期耕耘獲得顧客青睞,因為從建廠到完工、試單,這些都要品質與量價無虞客戶才會下訂單,成為核心供應商,至於邊陲供應商會受到產能、報價接單影響,「不同供應鏈看到風景不一樣」。

許逸德進一步指出,每家電力公司會有3-5家供應商,但核心供應商僅只有1-2家,根據過去觀察,核心供應商中有1-3家吃掉市場份額,外圍邊陲供應商吃到的只是核心供應商不能供貨時剩下的,華城目前接單動能來看,不僅沒有趨緩,還持續增加外銷接單,毛利率目前也還沒有下滑現象,甚至今年毛利率有望再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