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豐強:AI十年浪潮 台灣穩站硬體優勢

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強調,未來十年AI硬體裝置端需求仍會持續增溫。圖/顏謙隆
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強調,未來十年AI硬體裝置端需求仍會持續增溫。圖/顏謙隆

聯華神通集團(MiTAC Synnex Group)18日舉行「神通50週年科技教育論壇(MiTAC 50th Anniversary TechDay)」,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受訪表示,地緣政治變化、拉回單一國家生產「是不容易的事」,產業生態系牽涉甚廣且複雜,每個地區適合的生產樣態並不一樣,且強調此波AI浪潮台灣將站穩硬體產製優勢,未來十年AI硬體裝置端需求仍會持續增溫。

但在此同時,苗豐強強調,過去產業界長期提到的「五缺」、甚至後來的「六缺」問題都是挑戰,而軟體應用面的人才需求也包含在其中,應思考如何將人才回流到台灣。

回顧科技產業發展,苗豐強表示,台灣電子業已不再局限於過往PC產業下的硬體周邊相關製造,逐步透過垂直及水平整合,如軟、硬結合以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建構起更完整的產業生態鏈。

他也以台灣護國神山的半導體產業為例,不僅產業市值大,其產品產製複雜度和影響層面也都很大,從晶片、被動元件、各種零組件下游系統等整個供應鏈的複雜度很高,其中有很多製造來自全球不同的國家,尤其是東南亞。

供應鏈全球化在過去50年已成型,這是一整個龐大生態圈,但在地緣政治因素下、或是川普新政府看似要朝重塑供應鏈、往單一國家地區生產的方向推進,苗豐強認為,這非但不容易,也應就實際產業狀況考量。

對於生成式AI推進這波硬體需求的急速增長,會否在數年後因需求降溫而出現泡沫化,苗豐強反倒認為硬體需求只會愈來愈多,同時對軟體內容需求也會愈來愈大,兩者相輔相成。

他進一步指出,從應用層面來看,呈現在終端設備上的使用/應用愈簡單,不僅製造鏈的複雜度高,軟體的設計也愈加複雜。台灣過去長期在資通訊領域培育的硬體人才,雖仍能持續具有優勢,但在應用軟體領域的人才恐是隱憂。

苗豐強表示,台灣長期以來有「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姑且不論產官學界對於「第六缺」的定義皆不同,其中缺人才的部分,過去很多軟體人才就被挖到國外、如美國去,現在要「回流人才」,他認為或可像開放人才輸入的新加坡,從加強基礎建設、交通、住房等生活環境和福利等等層面解決問題。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第三代半導體 黃金陣容成形
兆豐銀籌組志強-KY 2.5億美元聯貸
台灣本田首款國產油電車 逆勢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