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創高後 你在乎的是報酬還是報酬率?

2024年,看到帳面上的損益,再度繳出亮麗成績,心態似乎比前幾年來的更加穩定,事實上,回顧自己在投資路上的成長,過去幾年在心態上有很大轉變,要說最大改變,就是從原本的相對收益思維,變成了絕對收益思維。

一開始進股市,多數人在乎的是相對收益,今年賺了30%、40%,覺得自己好厲害,但其實本金根本不多,報酬率再高,對自身的生活品質提升也有限,而且花了大量時間在股票市場中,從早上八點半看試搓,到下午1點45分期貨收盤,接著繼續看台指期貨夜盤,晚上甚至不睡覺,繼續盯美股,每天搞得緊張兮兮,報酬率雖高,實質報酬卻不高。

現在呢?我更在乎的是絕對收益。我對每年現金流有要求,以此來支付我的日常開銷與房貸,開始用絕對金額,來衡量資本市場跟我的關係,相對收益對我來說已不重要,我在乎的是真實賺到的報酬,不是報酬率。

比如,我可能在今年收益率不高,只賺了10%,但我的絕對收益,股利就有80萬,或是資產保持穩定,只要能夠做到,我就不會去懷疑自己的投資策略,因為我在乎的是錢給予我的絕對回饋,而不是那種戰勝市場的快感。

我在財經圈認識很多人,裡頭不乏有許多波段高手、當沖高手,他們並不如我們想像的,每年一定要達到幾%的報酬率,相反的,他們更常強調今年的絕對收入。

事實上,這些專職投資者,都會有很大一批資產放在穩定收益,不管是長期債券,還是指數型ETF。因為當一個人的資產達到一定規模後,他就不可能天天關注相對收益,就跟貝佐斯不可能拿身家去炒股一樣,資產只是為了能夠兼顧他對生活的開銷。

廣告

有時回顧我的投資日誌上,當時一天交易就可以寫滿一張A4紙,現在一個月也才寫滿半張,剛進股市時願意去賭行情,任何一筆投資,都會有一個假設前提,在滿足這個前提的情況下,大概會怎麼走,在不滿足這個前提下,我會怎麼處理,樹狀圖可以畫個20層。

現在的投資策略,反而是照本宣科,因為做為一個成熟投資者,最該做的事情是,在做任何的投資前,已經把市場上所有風險考慮進去。後來我才發現,股市新手最會做分析,但前提永遠跟不上變化,而股市老手直接把系統性風險納入投資體系中,就算股市跌了三成、四成也會在他的策略中。

舉個例子,新手投資時,往往會用單一均線或量價結構來判讀止損位置,但我後來在思考投資時,通常會把所有風險納入其中,比如買一檔股票時,會理解到大概面臨三個風險,分別是系統性風險、產業風險與個股風險,當你理解了風險,就會避免股市重挫時陷入混亂。

比如,在這三大風險中,系統性風險是無法規避的,除非你不買股票,只買儲蓄險,這個時候就要理解股市會有回檔的可能性,於是你手中總會有一筆資金,依循著股市的高低基期做調配,基期高時多持有現金,基期低時可以減少現金買股票,這項指標可以是本益比、乖離率、股價淨值比互相參照。

而產業風險,在台股特別明顯,台股以半導體當家,本身漲跌除了美股之外,更會符合半導體週期的變化,再好的產業也會有週期,會有去庫存和補庫存的時候,這些指標都可以在景氣領先指標當中得知。

最後是個股風險,有沒有可能買到的公司經營不善呢?有可能,所以,最好規避風險的方式就是買ETF或基金,讓ETF自動幫你太弱換強,永遠都選龍頭股。

很多人說投資很長,變數很多,我反倒認為,要擬定自我一套的投資體系會花不少時間,但只要思考完整,剩下的投資人生,就是照著做罷了,股市新手與老手,僅此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