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陸再砍ECFA減稅項目 法人觀點:政治風險對台股總是利空

【時報-台北電】總統賴清德520就職典禮後,大陸共軍持續對台威攝,再加上片面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134項關稅優惠,市場認為是台股31日由大漲174點到翻黑大跌190點的主因。法人認為,台股位階拉高,容易出現獲利了結賣壓,且近年相關產業對降低ECFA終止的衝擊積極調整,影響已逐漸淡化,但兩岸政治風險升高對股市而言總是利空,尤其外資法人特別關注兩岸動態,須密切注意。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認為,台股31日重挫,主要與MSCI最新半年度調整盤後生效,導致台積電遭外資調節,最後一盤高達47,659張成交賣單摜壓而長黑跌穿月線支撐,終場下跌2.03%收821元,貢獻台股跌點136點有關;至於ECFA的影響性已降低許多,因近年來相關台廠持續積極調整個產品地區銷售比重。由於台股期現貨正價差擴大到110.78點,下周一(3日)將討回公道,估加權指數將快速回彈。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也認為,大陸31日宣布中止ECFA協議中134項關稅優惠優惠,看似影響有塑化、紡織、工具機等,不過類股反應無感,反而電子股跌勢較重;同時市場以「外銷出口將因此減少,衝擊貨櫃產業」賣壓出籠,拖累陽明一度跌停,終場跌8.68%,萬海跌8.91%,宜以投資人「短線獲利了結」的原因看待。

黎方國表示,在塑化部分,過去幾年大陸廠商持續擴產,產能大增,自國外進口塑化原料到大陸的需求大幅降低,雖ECFA終止適用肯定會受到衝擊,但相關業者大多早有預料並持續處理因應。近年來台廠持續積極調整個產品地區銷售比重下,2022年台灣塑化產品出口至大陸的金額已年減3成,終止適用ECFA影響性,已較過往降低許多。

紡織產業方面,黎方國指出,自中美貿易戰開始,多數台廠便持續將產能移往東南亞,原物料由當地供應,自台灣進口到大陸的紡織原料比重僅剩中個位數,若ECFA終止相關產品適用的影響十分有限。整體而言,紡織產業整體庫存去化接近尾聲,產業景氣逐漸回溫,再加上巴黎奧運即將開幕,對紡織產業正向看待。(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王淑以/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