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張錫看好人形機器人長線題材 成熟量產待2030年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人形機器人即將邁入量產階段,根據業內消息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包括輝達(NVIDIA)與特斯拉(TESLA)等國際大廠,近期紛紛來台尋求合作夥伴。台灣廠商因擁有非紅色供應鏈的優勢,並且具備高品質、高精度與耐用性的解決方案,成為國際廠商青睞的合作對象。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又是如何看待人形機器人產業?
張錫表示,現在機器大都屬於所謂是專用型的機器人,譬如說長照,或者是因應傳統3K環境的工作;機器人最早是工廠自動化,現在變成是應用在搬運重物、或是在惡劣環境使用,真正人形機器人最快應該在2027年開始問世,而成熟則要到2030年。
張錫分享指出,有位朋友管理師是人形機器人很厲害,他也拿到很多長照訂單,但後來賠了很多錢,因為機器人都壞掉了,原因是機器人能夠做的事情,已經超出他硬體可以承受的範圍。我認為2027年之後,在軟硬技術的整合下,機器人會越來越厲害,機器人是可以學習人的工作,現在學習力很強,而在在硬體上面,人類的設計真的很厲害,所以人形機器人應該是一個長線題材。
張錫強調,2027之後可能開始會有機器人慢慢問世,而真正的大量生產應該是2030年之後,原因是隨著雲端的算力也越來越多,然後終端的晶片也越來越便宜,硬體的結構也越來越符合需求,應該是長線的一個很好題材。但畢竟這個短線沒有那麼容易,就像最近講這個量子電腦一樣,它其實在材料都還沒有。大家知道在1981年就有AI的這個東西,但去年才開始蓬勃的發展;至於能不能順利生產,能不能達到效果是需要時間、技術、材料各方面來參與的,但我認為這個長線的趨勢都在,短線還沒那麼快。
業界估計,2025年人形機器人市場產值將首次突破千億元,達到1280億元,象徵機器人時代的全面來臨。根據統計,該行業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87.9%。預測到2030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過1.64兆元,並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