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10倍經費培訓出1/10人才 水上救生員嚴重不足

【時報-台北電】水上救生員長年嚴重不足,監察院調查指體育署禁止民間認可機構委辦檢定,自辦救生員檢定後,成本上升、通過率低,疑「「矯枉過正」。長年奔走陳情的台灣游泳池事業協會上週再度拜會體育署盼獲重視,協會副理事長劉靳瑞陽不滿,體育署10年內花費過去10倍經費,卻只訓練出過去10之1的救生員,損及救生員工作權,更影響水域遊憩活動安全性,衝擊相關產業推動發展。今天將轉往立委蔡其昌陳情尋求修法支持。

監察委員范巽綠指出,近年救生員檢定成效不彰,美日英等先進國家,亦多由具備經驗及專業的民間團體協助辦理救生員發證。體育署自2020年起自辦救生員資格檢定,竟不分良窳一律禁止民間受認可機構受託辦理救生員資格檢定工作,形同架空救生員資格檢定辦法規定,不僅方法與目的顯失均衡,更因此導致通過檢定人數銳減,引發外界質疑。

劉靳瑞陽表示,監委調查結果今年3月公布,遲遲未見體育署提出改善方案。上週中華民國游泳協會副理事長許世彬、秘書長曾正宗,台灣游泳池事業協會理事長黃正昌、秘書長劉家豪等人到教育部拜會次長張廖萬堅,盼獲重視。

曾任前花蓮縣體育會游泳委員會主委劉靳瑞陽表示,台灣為海島國家,周邊臨海,夏日水上包估游泳池等活動多,救生員卻顯不足,形同不定時爆彈,體育署自2013前起將檢定預算從173萬元逐年大幅提升至2013年1640萬元,其中2020年預算高達1750萬元,預算超編過去10倍,但成效卻大幅銳減。

他指,從2018年4643人逐年遞減,降至2019年859人、2020年682人、2021年250人、2022年660人,今年2023年728人,造成全國各類型水域之救生人力大幅銳減。

此外,劉靳瑞陽表示,體育署雖有條件開放給機構申請委辦檢定,但卻要求人力物力、場地預算皆比照公費公辦之大規模,機構無法承擔,意願低落,「多辦多錯、不如不辦」。體育署將救生業務委外已喪失超然立場,甚至質疑以大學法行政協助技巧轉標爭議眾多,是否存有黑幕,呼籲政府應重視。(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王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