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修正空氣品質標準太寬鬆?環團:修法強度根本無感

【時報-台北電】環境部預告將修正空氣品質標準,PM2.5年平均標準值由現行15 μg/m3加嚴至12 μg/m3,環團認為修正草案太寬鬆,盼下修至9 μg/m3,並要求24小時平均值自35 μg/m3下修至25 μg/m3,且AQI空品指標也不符國際研究標準應調整。環境部回應,9 μg/m3有很大努力空間,目前正搜集各方意見並檢討規畫。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指出,美國基於人體健康研究證據已將其年均標準下修至9 μg/m3,PM2.5對台灣人的健康傷害不會比較輕,應比照加嚴,另AQI綠、黃、橘燈的分界點是民眾日常防護參考依據,目前PM2.5的15 μg/m3顯示為良好,不符公衛學界研究標準,錯誤燈號恐使民眾誤判,應同步調整。

她提到,高雄民眾到屏東途中,空氣品質好時可見大武山,空品差時,山就不見了,這就是生活品質的落差,目前彰化二林、雲林斗六、嘉義新港、台南、高雄橋頭、左營、鳳山、小港及屏東等地去年PM2.5年均值18.2至20.2 μg/m3,都超過9 μg/m3的2倍,與環境部長彭啟明提到的全國年平均值13.7 μg/m3差很大,應盡快修改空品標準及AQI。

台南市家醫科醫師潘致遠說,環境部預告修正空品標準,但24小時平均值竟「原封不動」為35 μg/m3,事實上,國衛院早在2018年便根據多年實證研究結果,建議PM2.5標準值訂為年平均10 μg/m3、24小時平均值25 μg/m3。他舉台南市為例,去年PM2.5年均值仍高達19.3 μg/m3,嚴重超標,身為臺南人非常無奈,秋冬常看不見藍天,期待政府有更嚴謹管控。

廣告

「這次修法強度根本無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長耿明誼認為,24小時平均值應同步調降至25 μg/m3,且環境部應下修空氣品質嚴重惡化警告發布及緊急防制辦法,尤其是中級預警,AQI超過150的次數極少,應降至110時就啟動中級預警。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表示,環境部不僅要面對如何讓台灣2050年達淨零排放目標,同時要持續改善空汙,2012年未通過《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時,當時環保署依《空汙法》將溫室氣體公告為空氣汙染物管制,升格後的環境部大氣司也提及其業務亮點,包含減空汙及減碳共利成效,期待減空汙與減碳力道能同步加強。

針對空品標準制定流程,林彥廷呼籲環境部參考美國制定空品標準時,將科學評估部分納入公民參與,讓人民了解學者專家對空品標準的科學意見,增進全民了解空品標準,出外活動才有所依據,另2020年環保署曾於空品標準草案研商會承諾,下階段空品標準制定將納入團體討論,強烈要求環境部實現當年承諾。

對此,環境部回應,4月29日預告修正案後,目前正搜集各方意見,屆時將重新模擬並檢討規畫,美國PM2.5年均值由15 μg/m3降至12 μg/m3也是花了逾10年,台灣本身特性包括地理環境就與國外不同,要降至9 μg/m3還有很大努力空間。(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蔡明(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