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預售屋】花大錢買雨遮? 這時間點決定一切
【文/連珠君】買房是人生大事,對於房價肯定要斤斤計較,許多民眾用單價、公設比等數字來評斷房價是否便宜,卻忽略了「雨遮」這個大魔王,不僅可以使單價看起來比較低,也能降低公設比,2018年元月以後,雨遮全面不計坪不計價,但不代表就買不到有雨遮登記的建案,關鍵在於建造執照取得的時間點。
房市亂象 雨遮多公設比卻低
房屋權狀面積是主建物+附屬建物+公共設施面積組成,主建物面積包含客餐廳、臥室、衛浴、廚房等空間,附屬建物則指與主建物相連的構造,如陽台、屋簷、雨遮等,由於公設比的計算方式=公共設施面積/權狀面積,由於屋簷及雨遮位於分母的位置,導致用不到的屋簷、雨遮面積愈大,公設比卻愈低的奇怪現象。
《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屋簷、雨遮被戲稱為鳥站的地方,卻要付錢購買,引起民怨,在2011年5月開始,預售屋從過去可計坪可計價,變成可計坪不可計價,其中卻出現一個盲點,就是雖然預售階段雨遮可計坪不可計價,但成屋卻能合法計坪計價,變成銷售上的錯亂。
2018年起 雨遮不計坪不計價
因為太過混亂飽受批評,在2018年元月開始,全面實施屋簷、雨遮不計坪不計價,但是否就高枕無憂,買不到有雨遮、屋簷的建案嗎?其實並不然。何世昌指出,雨遮是否計坪計價的時間點,並非看預售屋銷售的時間點,而是以建造執照取得的時間點來做區分,以致於線上銷售的預售屋建案,有的雨遮計坪計價,有的計坪不計價,有的不計坪不計價,進入雨遮一國三制的年代。
假設建案是2010年取得建造執照,今年才推案,它的雨遮依舊可以合法計坪計價,但若是2020年才取得的建造執照,雨遮則不可計坪計價,那民眾該如何分辨呢?其實只要查詢各地方政府或中央的建造執照存根系統,就能查到是哪一年取得,每個建造執照都有編碼,就如同車牌號碼一樣,前面第1個數字就是取得的年份,如是109,就是民國109年取得建造執照,雨遮不得計坪計價。
不過,實務上有不肖業者以銷售坪數來忽悠消費者,把雨遮坪數計入銷售坪數,讓單價看起來比較低,實際上權狀坪數並沒有雨遮坪數,事實上民眾買到的是比較貴的房子,要多加注意。
只要登記 建商就想賣錢
房市專家Sway表示,其實雨遮的問題不在於計價,計價只是建商的說詞,重點還是在有沒有登記,只要有登記那建商就一定會算錢,只是說他今天有沒有告訴你,羊毛有沒有出在羊身上而已,只要有登記,羊毛就一定出在羊身上,雖然建商說我們雨遮沒有計價,其實價格已經計算進去,所以雨遮最重要就是判斷,就到底有沒有登記。
此外,雨遮、陽台的位置也要留意,曾有建案外觀規劃大雨遮及大陽台,恰好串聯在一起,小偷剛好可以沿著雨遮及陽台繞整層一圈,造成安全上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