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進台灣 還要等多久?

2015年巴黎協定後,國際間減碳壓力大增;理論上能達成零碳排的「氫能」,讓各國政府、產業界摩拳擦掌,競相發展;其實,台灣業者早在二十年前,就打造出全球第一台氫能機車,卻始終看不到上路,政策、環境哪裡出問題?氫能發電廠雖在研發階段,台灣也具備優勢,該怎麼做 ? 讓乾淨能源走進你我生活,「氫」進台灣,還要等多久?

環保署統計,台灣每年排放2.7億噸溫室氣體,光是運輸排放的二氧化碳當量,大約3,700萬噸,相當於53座101大樓重量!假若汽機車不燒化石燃料,如何驅動?

大標「氫」進台灣 還要等多久?

民眾:「比較安靜一點 對 比較不會排放一些廢氣。」

氫燃料電池,在電池一端加入氫氣,通過質子交換膜,產生電力,氫能機車只排水,不冒煙。

早在20年前,台灣廠商成功打造,全球第一台氫能機車,至今擁有180多項國際專利,10年前具備量產能力,卻難以普及。

氫燃料電池公司營運長 黃伯如:「我們目前還沒有量產,包含政策,包含法規,包含產品的安全測試,都是需要被去建立的。」

反觀國外,靈活又彈性的產業整體布局,正如火如荼。

日本從2002年開始,發展氫能交通運輸,汽車超過4400輛,加氫站160座以上;南韓,氫能車2萬1千輛,數量全球第一,氫油輪也問世;美國、歐洲國家打造氫能工程車、巴士、火車、計程車,超過4萬4千輛;中國大陸20個城市發展氫能,交通運輸蓬勃發展。

氫燃料電池公司營運長 黃伯如:「(外國政府)跟產業界一起結合,透過示範運行,把這些產品安裝到使用者端,讓他們去使用,在於業界這部分,政府就會提供一些相對應的補助,這個補助逐年降低。」

業者建議,透過消費端、產業、法規三管齊下,效法國外,加速形成新興能源產業鏈,用國家力量帶動競爭力。

燃煤、石油、天然氣發電廠,占台灣發電量七成,是碳排大戶,若改為燒氫氣,汙染瞬間降為零;各國技術研發比速度,過渡時期,氫氣混合天然氣、氨氣燃燒發電,台灣,很有機會。

台電綜合研究所博士 楊明偉:「(船運)液態(氫氣)到接收站,在儲槽裡面,將來運送到全島是用氣態方式,我們現在在全島運送的天然氣都是氣態的方式。」

只是,若想完全改燒氫氣,技術、成本考量,還得等20、30年,緩不濟急;那麼,先把電廠煙氣中的二氧化碳捕捉下來,養藻類固碳。

台電綜合研究所博士 陳璽年:「微藻的的生長它需要滿多的二氧化碳,對環境來說是相對友善,我們也希望把它應用到所有的電廠。」

煙氣捕碳技術,台電、台塑、台泥、中鋼、中油全力衝刺,前景看好。

氫能車、氫發電、碳捕捉,台灣業者有技術,肯新創,聚人才;不過,放眼全球新能源競爭擂臺,更講究全盤規畫,靈活迅速的產業布局,「氫」進台灣,還要等多久?

採訪撰稿:陳宏立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餐桌隔板140cm高 有效阻隔50%飛沫
不明傳播鏈五都竄燒 用餐風險超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