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仔頭黑銅聖觀音百廿年祭祀 見證台灣糖業殖民歷史

(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橋頭報導

今年八月十八日為黑銅聖觀音立像於橋仔頭糖廠的一百二十年的紀念日,兩甲子歲月見證台灣糖業的殖民歷史,也守護著台灣糖業的發展。十八日上午由策展人商毓芳及蔣耀賢率眾於橋仔頭聖觀音像前舉辦百廿年祭祀活動。商毓芳及蔣耀賢身以己身之力策劃「見日」聖觀音百廿年系列慶祝活動,透過藝術策展、舞踏演出及系列講座,梳理橋仔頭聖觀音的文化歷史與藝術價值,開啟與當代社會

對話的契機。今年聖觀音百廿年活動以「見日」為題,靈感取自於「觀音」字形的截面,期許面對世紀疫情,人心浮動之時,得以看見日常、看見日光,寓意撥雲以「見日」,找回內心的平靜與自在。

橋仔頭聖觀音於一九0二年為初代社長鈴木藤三郎所立,由日本第一代雕塑家大熊氏廣鑄造,以西元七二0年奈良藥師寺東院聖觀音為本,仿效西歐的大型公共銅像與銅雕作品,佇立在日本第一個海外殖民地,為台灣美術史一個從未被討論過的藝術傑作。去年塵封於黑暗將近半世紀的「甘露水 」終於重見天日,此雕塑被視為當年台灣文藝復興時代的重要開端,並在專業團隊的修復下再度呈現在台灣社會面前;而橋仔頭聖觀音則是早於甘露水之前銅雕傑作,但因長年在戶外風吹日曬雨淋,外層早已掉漆斑駁急需修復,但遲遲未見橋仔頭糖廠整修,直到百廿年契機,橋仔頭糖廠才在外界壓力下積極與正修科技大學的修護中心合作,終於在今年八月啟動修復事宜。

(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攝)

策展人商毓芳表示,橋頭糖廠正被一個巨大的新市鎮所包圍,入住的人們如同新移民一般,對這片土地曾發生的故事也十分陌生。因此我們期待在被兩千多公頃巨大的科學園區跟新市鎮包圍的橋頭糖廠裡,其文化資產可以讓新舊住民認識,今年聖觀音一百二十週年,以「見日」為題,祈求在混亂的疫情時代下回歸日常,並在龐雜又充斥商業利益的都市計畫下,再次照見文化資產的歷史意義與美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