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沒正式上過班的董仔!春一枝李銘煌創業30多年只做兩件事情
碰上問題,您怎麼做?勇於面對或是選擇逃避?春一枝創辦人李銘煌不但樂於解決問題,甚至以專門解決問題的專家自居。特別的是,他從來沒有當過上班族,這些解決問題的經驗及勇氣,到底從何而來?
「我的工作只負責兩個,問題解決和產品開發。」
在創辦新鮮水果手作冰棒「春一枝」前的20多年,李銘煌形容自己在外人眼中,是位輕鬆愉快的塑膠廠老闆,大小事務都授權給廠長、經理,自己帶著家人玩遍花東,只負責解決問題,但換個角度來看,等於最重大的責任都背在自己身上。
儘管身為老闆本該解決問題,但不是人人都樂於且有能力面對。畢竟碰上問題解決則已,若沒解決,輕則虧損,重則可能賠上事業,決策背後總是有多方壓力交錯而來。
「我不是乖乖牌,可能我的欲望比較多吧。」回想解決問題的經驗,李銘煌說,小時候想買糖果、小玩具,都是動機,面對零用金不夠,一般人安於現況,但他有慾望就會去努力,等於什麼自己想辦法。
「在大勢已定的狀況下,有欲望是一個刺激,我覺得那個是一個積極度。」
李銘煌不諱言小學同學會,大家對他的印象及形容就是喜歡賺錢,但他心中有條清楚的是非界線,必須以合法方式得到,先賺到錢,再換想要的東西。只是欲望人人有,怎麼轉換成解決問題的動能?
家的安全感 讓他放膽去做
「家裡放牛吃草,我們沒有被管,連成績單都自己蓋章,我覺得是時代背景,沒有人管你,物資比較缺乏,有想要的就自己去賺、去找、去想辦法,比較會鑽吧。我父親那個年代其實很苦,小孩如果有太多的意見或者需求會被罵。」
相較同世代的五年紀生,李銘煌喜歡新事物,富含好奇心的熱情火焰,並沒有被上一代堅守本份的觀念給熄滅,他認為除了個性決定命運,「家」給他的安全感,更是關鍵。
對於家中子女在外的行為,李銘煌形容經商的父母是「放任不管」,但對於品性養成以及與長輩互動、打招呼的基本倫理,卻相當嚴格。
收放之間,李銘煌說,他最感謝母親打理三餐,從未怠惰,建立家人間的凝聚力,而孩子們也在家中事業碰上危機時,齊心解決問題。李銘煌更就此被推往創業道路。
「當時家裡以前做塑膠,父親經營不善、賠了七、八百萬,家中農田全賣光,賠到一窮二白什麼都沒有,全家苦了好一陣子。但父親留給我們最好的就是信用,欠人家錢都得還清,於是我們趕快去賺錢。」
李銘煌回想,當時很納悶。父親認真又努力,為何生意屢屢賠錢?這時想解決問題的心情又出現了,他因此開始看天下雜誌、經濟日報,當兵時,請家人保留報紙,只為帶回部隊站衛兵時看。
「你會對這個人生懷疑,為什麼?透過不斷去問為什麼的過程,是累積創業的一個基礎,如果不會問為什麼,只能一直猜,但若會問為什麼?就會探索跟蒐集資訊做判斷,找出原因。」其實創業,也是李銘煌為了不想上班、受僱於人的解決問題方案。
退伍後,他曾在五金材料進口商工作,天天幫公司同事買報紙、便當,15天後,他一毛錢沒領就辭職,再找了15天工作,錄取的卻又都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面對每天回家吃飯卻沒賺錢,自尊心掛不住,他試著了解父親個人小生意,但摸透後.覺得不會賺錢,於是以12萬元價格,將機器轉賣給貿易商,改投資加工機器創業。
「我很樂觀,只要資產多於12萬都是賺的。」一、兩年後回頭看,李銘煌鼓勵自己說,有100萬元了。
一切絕非全靠運氣,有更多當時他蒐集資料後的判斷,因為賺勞務費的方式風險最小。從出發的起點,慢慢累積經驗,李銘煌再往上、下游發展,先有一個開發部門,接著是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公司。
不過,沒當過上班族,對於創業是否有幫助,李銘煌答案是否定的。對照事業走穩時的輕鬆自在,剛創業時,找顧問公司幫忙、請益同儕、長輩,除了主動,學習更重要,他強調,別不適應職場,就想自己創業當老闆。
李銘煌也特別提醒,想把工作做好,不光只有努力,得有方法,別把自己當牛,許多人把工作重點放在收入,忽略了能力的累積,一份工作若能做到非你不可,主管自然會看到價值,但若視而不見,代表他並非伯樂,大可另謀高就。
與其抱怨不改變,應該有「願意付出」的價值觀,用盡全力找到成長的機會,否則創業恐怕賠更多。
因此,不論是抱怨工作累賺不到錢,或是創業虧損連連,看在永遠在問為什麼的李銘煌眼裡,應該做的是,「透過各種可能,嘗試過各種想賺錢的動機,找到最拿手的一項,那就是你最擅長的本事。」
同樣是擺攤,有人可以賺大錢;煮一碗麵更是學問,煮到非你不可、煮得最好吃,就是勝出關鍵,甚至煮到一間店變三間店。
「我常開玩笑,想創業要先找三個命理師,問個性適不適合。」
當玩笑看,卻是不折不扣的真心話,李銘煌分享,創業這件事,沒有不跌倒的走著,過程不順利的事太多了,伙伴不可能跟你想的一樣、客戶不可能完全聽你的,許多人藉唱歌、喝酒當止痛劑,回來問題仍在,怎麼解決?關鍵是包容力。
對下、對外,看清不可能每個人都和你一樣認真投入;對自己,小事也得認真,放下算計、計較,別問在這時間點,做這件事有沒有收獲,有耐力、多收集資訊,想想如何利他共好?創業前,問長輩自己是否合適?即使是厲害的業務,未必合適當老闆。
「人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認識自己。」創業目的弄清楚,如果只是想賺錢並不容易,創造價值,才會伴隨利潤。李銘煌仍走在解決問題的分析脈絡中。
解決問題前的緩一下哲學
「人人都有找不到東西,緩一下明天就出現的經驗。遇上問題,先想方法是什麼?別怕請教人,有機會多建立與年長朋友的關係,喝茶、帶伴手禮請益,通常沒有人會吝於分享。有些問題,獨處思考後它也未必是問題,只是當時心念沒有轉過來。」
只是外界聲音太多,李銘煌也難免有心情受到動搖的時候,他做決定的方式是,自問五年後會不會後悔。相較將時間花在應酬,他選擇獨處思考,因為雜務一多,人無法冷靜,每個階段走好,練習多聽聽自己的聲音,而不是四處取暖、人云亦云,心逐漸強大,解決問題自然也不那麼困難了。
一切的經驗累積看似老生常談,但在任何階段、任何工作都不嫌晚,李銘煌點出箇中奧妙:「要耐得住辛勞,找到別人沒看到的空間,特別是年輕人,若是耐不住性子,當然沒辦法達到目標,因為沒有一件事情能輕鬆得到。」
更多人物誌Persona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