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檔頓挫?或許你該試試這一招!
※原文章於2022年4月15日刊登於「moto-connect」
●撰文:小川 勤 ●照片:studio Ride
.
換檔頓挫讓你困擾不已嗎?
是不是每次升檔或降檔都會有難受的頓挫感呢?相信不少騎士都有這樣的困擾。尤其是在入彎前或是剛出彎時保有一點傾角的狀況下肯定會讓人更加不安。又或是因為害怕頓挫感導致騎士沒辦法在應該換檔的時機換檔,只能用錯誤的檔位加上過高或者過低的轉速進行騎乘,相當難以操控,也讓人倍感不適。
此外,若是在雙載的情況下,換檔頓挫導致後座乘客不穩、兩人安全帽相撞等等狀況也十分常見,相信這對雙方而言都是相當不快的經驗。
「在加速時切開離合器的瞬間,引擎轉速大大下降,導致失速……。」相信大多騎士都有經歷過。
然而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後決定要「離合器慢握慢放」卻又不見絲毫改善。若是在這樣的兩難困境中打滾的騎士或許可以參考以下內容。
.
其實操作過於緩慢可能只會有反效果
從結論而言,換檔頓挫的其中一個理由便是「過於緩慢的離合器操作」。機車與汽車不同,引擎的反饋來的相當快速,因此在拉離合器後,轉速會快速地掉到怠速附近。
因此,若是完全握住離合切斷動力輸出,則主軸與副軸會瞬間產生較大的轉速差,若是在這樣的狀況下接合離合器,可想而知會有突如其來的劇烈引擎煞車。
但這樣的狀況又該如何改善呢?
那就是盡可能別切斷離合器,並且盡可能快速地完成換檔操作。
升檔時為以下步驟
①稍微放鬆油門(勿將油門全關)
②拉離合(半離合)
③升檔
④放開離合器
降檔時則為以下步驟
①油門全關
②拉離合(半離合)
③稍微開油門
④降檔
⑤放開離合器
以上的①〜④,或是①〜⑤的步驟需要在幾乎同時(約1秒以內)完成。
順帶一提,降檔的第③步在熟練前可以選擇省略。另外也建議在一般道路上盡量避免需要補油的高轉行駛。
👉 2022 Audi RS 3 Sportback試駕!用理性包裝的五缸拉力砲?
而操作離合器的要領則是掌握「半離合」,並且在「半離合」區間進行換檔操作。有正常調整離合器間隙的車輛,離合器拉桿行程最外側通常都會有不太需要施力也能撥動的間隙。在間隙之後再多按一些才會感到阻力,也就是離合器作動。而在這段「剛開始感受到阻力」的位置及其後面一小部分的行程便是「半離合」。
而這段「半離合」的行程通常比想像的來得短且難掌握,各位騎士務必要親自嘗試操作並且熟悉愛車的半離合區域。並且建議以兩指進行操作,以維持不完全握住離合器的狀態。
在半離合狀態下,若是在進一步拉動離合器,則離合器會完全切開。與此同時,引擎轉速會快速下降,若在這樣的狀況下接合離合器則會導致突如其來的引擎煞車以及嚴重的頓挫感。
左圖為完全切開離合器進行升檔的車速與轉速關係圖。右圖則為半離合狀況下之關係圖。相信第一次聽到「慢慢操作離合器會導致車輛頓挫」可能有些難以理解,但搭配上方內容或許可以讓騎士們稍微能夠想像狀況。
打檔桿不是用踢的,應該要確實向下踩到底
在一瞬間(1秒)完成換檔操作,對新手而言乍聽之下可能有些困難。並且雙腳的靈活度本來就不如雙手,在操作時勢必需要更多心力。為此我們同時介紹左腳的操縱要領,希望能讓更多騎士掌握換檔訣竅。
操作打檔桿的要領其實與離合器相似,都需要先將拉桿(踏桿)的間隙拉住。也就是說若是需要升檔就先用腳向上抵住打檔桿的狀態,反之亦然。在實際操作前可以先用雙手感受打檔桿的上下間隙,其實意外的會有不小的操作空間。
結合以上介紹的技巧,在換檔前先用雙腳抵住打檔桿準備,與此同時也先將離合器拉桿的間隙拉起,便可以在瞬間切進半離合、升降檔。
但雖說需要快速操作,但也並非是要以踢的方式操縱打檔桿,倒不如說這可能會導致入檔不確實,陷入檔位卡在兩檔之間的窘境。
以上便是在短時間內完成升降檔的訣竅。
以踝關節為軸,抵住打檔桿。並且在半離合的瞬間一併踩下踏桿。
若是先將拉桿、踏板的間隙抵住,便能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完成換檔,照片為升檔操作的示意圖,降檔也是相同的操作要領。
若是以這樣的姿態打檔,則很有可能會變成以「踢」的方式操縱打檔桿。也因此有可能沒辦法在半離合的瞬間完成升降檔。
而這一瞬間的失誤便有可能導致車輛嚴重頓挫。雖說要追求快速完成換檔操作,但需切記勿慌亂、確實操作才是上策。
.
降低頓挫的另一要訣,大排量車款盡量高檔低轉
這項可能是大排氣量車款的專利,比方說若是公升級車款,在市區騎乘時可以嘗試盡早將檔位進入四、五檔,並且嘗試將轉速維持在2000〜4000rpm。想要練習低頓挫的換檔的話也建議維持這樣的騎乘方式。雖說經常換檔可能較為麻煩,但維持在扭力湧現前的轉速域騎乘會是降低頓挫的一大訣竅。
要經常以高檔低轉騎乘,就意味著需要頻繁的升降檔位。
但低轉速域的油門反應相對而言較為穩定,也能減少加減速時的頓挫感。
最後,雖說「慢慢操作離合器會導致車輛頓挫」可能還是有些難以理解,但筆者建議換檔時還是需要注重快速且確實的操作。而換檔在市區也能有機會練習,不妨稍微記下前述技巧並且實際操作,如此便能理解其中差異也說不定!
相關新聞頁面
資料來源:moto-connect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
👉 更多電動車與油電車:https://autos.yahoo.com.tw/car-topics/EV-and-Hybrid
👉 最新上架汽車車款:https://autos.yahoo.com.tw/latest-cars
👉 最新上架機車車款:https://autos.yahoo.com.tw/latest-bikes
👉 熱門中古車排行(預算40-60萬):https://autos.yahoo.com.tw/popular-used-cars?price_range=40-60
👉 搜尋更多新車規格:https://autos.yahoo.com.tw/new-cars/
👉 更多熱門新車排行:https://autos.yahoo.com.tw/popular-c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