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下一個兆元產業! 從生技醫療看臺灣的發展機會與挑戰
臺灣站在健保、醫療水準以及ICT產業的幾項優勢上積極發展生技產業,李鍾熙理事長表示「假以時日我們也能成為亞洲癌症精準醫療中心。」(圖片來源/科技大觀園授權轉載,下同)
當半導體成為臺灣的護國群山、創造出兆元產值的同時,臺灣的下一座護國神山會從哪裡升起?其中,生技產業被認為是繼半導體後,可以持續加深護城河與創造全球影響力的重要領域。同時也與我國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中的精準健康產業密切相關。不過要催化生技業成為下一個臺灣兆元產業,哪些重要發展值得國人關注?
臺灣需同時發展醫療與生技產業
臺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理事長李鍾熙分析,「醫療產業」與「生技產業」是兩個不同卻密切相關的產業,醫療產業較偏向在地化的服務,生技產業則是必須面對國際市場。醫療機構是生技產業最大的客戶,不過臺灣目前大多數生技產品皆為從國外進口。反觀美國,當地醫療、生技產業都十分先進,兩者互相帶動,就會帶來許多產業正向循環。
這次新冠疫情就充分凸顯出我們即使有不錯的醫療體系,但因為沒有先進的生技產業,所以仍需仰賴國外進口的疫苗。因此,積極發展生技產業對臺灣未來發展十分重要。
健保、ICT與高醫療品質,成發展生技產業的肥沃土壤
近年來,生技產業發展其實與基因科技進步高度相關,在 2000 年全球協力首次完成了人類基因體計畫( human genome project),包含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細胞治療、基因治療以及相關基因檢驗、分析、定序等技術,都是在人類基因體計畫完成之後才開始逐步發展。未來還有許多新藥、醫療與檢驗服務,也都會逐步擴張與進化,因此人類基因體計畫被視為是生技產業最大的一個帶動力量,也加速了精準醫療產業的前進。
面對需大量數據才能構成的「精準醫療」來說,李鍾熙認為全民健保這數十年所累積的病例資料,也將成為未來提供精準治療的重要關鍵。臺灣擁有完善的醫療院所、頂尖的醫師團隊,在醫療最前線挖掘可能的生技研發題目,同樣也是給予生技產業發展最佳的養分。
個人先天的基因,加上後天的每個人不同的生活型態、作息,都可以成為精準醫療提供個人化且更準確醫療服務的基礎,這樣的精準醫療已經對癌症的診治產生了很大的幫助。李鍾熙舉例,過去醫學上了解的肺癌可能只分成兩種,但是在基因定序輔助之下,現在就可以根據不同基因突變位點產生的肺癌,更精準地細分成超過 40 種分類,並針對不同分類使用不同藥物治療,只要使用對的藥物,成效就可以非常顯著。
此外,透過物聯網等設備,蒐集各種使用者生活習慣的數據、並進行進一步分析,也可以強化精準醫療的臨床應用。臺灣過去向來以ICT產業為傲,李鍾熙認為上述的各種數據,若能與醫療機構、物聯網設備做多重結合,「也是一個很好的優勢」,對於發展生技產業會有舉足輕重的幫助。假以時日,臺灣就有機會成為亞洲地區癌症精準醫療中心,很多亞洲癌症病患就可到臺灣來診治,而不需要像過往需要去美國進行治療。
向全世界人才招手,創造生技產業的國際視野
各個產業都面臨人才的稀缺帶來的挑戰。透過學校教育的養成,李鍾熙觀察到臺灣已有很好的基層生技及醫療人才,但生技領域想要往產業端發展,還缺少擁有領導經營的高階人才、甚至是跨領域人才。這些有經驗的人才能將目前仍在起步的生技領域帶往更具規模的產業發展,「我們應該積極從國外延攬人才,並培養國內人才更多國際化的經驗。」李鍾熙說。
這回新冠肺炎讓大家見識到,只擁有很好的醫療是不夠的,還需要生技產業開發出疫苗、檢驗和藥物,才能夠對抗疫情。也驗證了生技產業做的不只是在地的生意、更是面向全球的機會,臺灣站在健保、醫療水準以及ICT產業的幾項優勢上,更應該積極發展生技產業。
本文轉載自《科技大觀園》。原文請<點此>
更多信傳媒報導
走出博物館 到整座茶山採集故事
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阿滴給鬱友的告白:「是可以好起來的」
有意思的高雄老字號 珍珍魷魚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