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做無痛大腸鏡嗎? 醫師教你一次搞懂它

▲定期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癌變、提早治療。(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最新統計,癌症已連續第36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其中腸癌更是不分男性、女性的前3大奪命狠角色之一,預防癌症上門,「大腸鏡」是被公認有效篩檢腸癌的工具,但不少人都想問我需要做無痛大腸鏡檢查嗎?國內健檢醫師就整理出國人常見的3大QA,幫民眾一次搞…

▲定期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癌變、提早治療。(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最新統計,癌症已連續第36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其中腸癌更是不分男性、女性的前3大奪命狠角色之一,預防癌症上門,「大腸鏡」是被公認有效篩檢腸癌的工具,但不少人都想問我需要做無痛大腸鏡檢查嗎?國內健檢醫師就整理出國人常見的3大QA,幫民眾一次搞懂如何「腸」保健康。

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強調,大腸癌可透過事前檢查、發現並處理癌化前的腸瘜肉,而一舉中斷癌症發生的可能性,因此,民眾千萬別因為害怕或對無痛大腸鏡檢查有誤解,而忽略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Q1:哪些人需要做大腸鏡?

A:以下腸癌3大高危險族群通通得做大腸鏡,且建議30歲後可作第一次大腸鏡檢查,並視前次腸鏡結果安排每1至2年定期做大腸鏡檢查;若非高危族群者,建議可2至3年定期檢測。

1. 不良飲食、生活習慣者:
愛吃醃漬、燒烤、炸物等重口味者;嗜吃火腿、熱狗、火鍋料等加工食品;
蔬菜、水果每日攝取不足;抽菸、喝酒、少運動、肥胖等也都是大腸癌的高危險因子。

2. 有腸癌家族史或帶有好發腸癌基因者:
家族中有人50歲以前罹患大腸癌或1等親(父母、兄弟姐妹)中有大腸癌病史者;或是本身帶有腸癌高風險基因者,更要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降低風險。

3. 前次大腸鏡檢查結果為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或有腺瘤型瘜肉者:
腸道長期慢性潰瘍會造成腸黏膜受損,患有腸癌的風險高;「腺瘤型瘜肉」容易演變成為腸癌,且曾有過腺瘤型瘜肉者,再次復發的機率也幾近2成,因此更需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Q2:大腸鏡 V.S 乙狀結腸鏡,都是腸鏡,有什麼不同?

A:
1. 大腸鏡:
全大腸結構檢查,從肛門口開始,包含乙狀結腸、升結腸到終端站迴盲瓣,全長約120到150公分;檢查前需進行低渣飲食、服用瀉劑等清腸準備;腸癌檢查完整性最完整;需要無痛麻醉。

2. 乙狀結腸鏡:
部分大腸結構檢查,從肛門口開始,全長約60公分;無須清腸準備,但需要現場灌腸;只部分篩檢;可不需要無痛麻醉但建議加選。

Q3:大腸鏡檢查一定需要無痛麻醉?是否會有相關風險?

A:每個人的腸道彎曲程度不同,大腸鏡檢查又屬侵入性檢查,考量受檢者檢查時內心的恐懼感、醫師檢查或處置時的安全性等考量,仍建議做大腸鏡時採取「無痛麻醉」方式進行。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cnewscom2016@gmail.com,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