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突破「1兆美元」大關,一切成就起源於草創時期的 Denny’s 餐廳

2023 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甫於上週落幕,「生成式 AI 」瞬間成了科技圈的熱搜詞,而作為這場 AI 革命的風雲人物,NVIDIA 瞬間擄獲了全球投資人的目光。

為 AI 提供晶片的 NVIDIA 市值近日在這波熱潮下,正式突破 1 兆美元,日前《華爾街日報》報導,在這之前,史上只有 7 家美國企業市值曾經達到「破兆」的里程碑。


只要了解一家公司的草創時期,就可以明白它的後期發展與公司文化,像蘋果、微軟或 Google 等矽谷知名企業的草創時期故事,場景大多都是自家車庫或大學宿舍,——而令人意外的是, NVIDIA 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兆元俱樂部」成就,故事全始於一家小餐館。

NVIDIA 草創時期誕生於美式小餐館

30 年前,在那個連 Google 都還未誕生的年代,三位年輕工程師約在矽谷一家 Denny's 餐廳碰面,這是美國最常見的 24 小時營業連鎖餐廳。

三個年輕人在一間飄盪著大滿貫早餐香味的屋子裡進行腦力激盪,他們思考著如何改進現有的電腦演算法,夢想有天能建立起一家改變人們生活的公司。

回憶當年, NVIDIA 草創時期的創辦人 Chris Malachowsky 笑著說道:「我們不是好顧客,常常一坐就是 4 小時,而且只點 10 杯咖啡。」

店家最後受不了他們經常佔著座位,索性將他們趕出去,於是他們轉移陣地,來到 Denny's 餐廳後方的一個小房間,與加州 San Jose 當地警察共用這個簡陋的辦公空間。

廣告

Malachowsky 描述,警察們都在那裡趕報告,而我們三人則端著筆電,絞盡腦汁地想著要如何創業。

他補充說道:「我們試著搞清楚我們該做什麼。」

無論當年他們做對了什麼事,事實證明,他們的想法歷經 30 年歲月,成為一家市值破兆的科技巨擘。

打造最強晶片,創業夥伴約美式小餐館碰面

要追溯這家公司的歷史,就不得不回到 1993 年那家不起眼的小餐廳,這間店裡有著紅色包廂座位,從窗戶上的彈孔看出去,是 Denny's 的霓虹燈招牌。

《華爾街日報》記者在 NVIDIA 市值突破 1 兆美元後,採訪了當年的創辦人之一 Chris Malachowsky。他說道,創業初期發生的許多事情,可以讓大家了解為什麼 NVIDIA 能有今天。

「其中一件事,就是我們時常在思考,我們究竟想成為一間什麼樣子的公司。」

他們想要打造一種更強大的晶片,並且希望以這項產品為中心來拓展新業務。

Malachowsky 在當年負責硬體設計和技術開發方面的工作,而另一位創辦人 Curtis Priem 擔起軟體架構的責任,黃仁勳則擔任了公司商業決策的角色,他會在 Denny's 一邊吃著炒蛋一邊進行市場研究,同時調查競爭對手。

有趣的是,黃仁勳當年明確地表示,如果這家公司沒辦法在一年內創造 5000 萬美元的營收,他就會離開團隊。

NVIDIA 做到了,去年他們的總營收為 270 億美元。

Denny's 對 NVIDIA「老黃」來說不只是間餐廳

早在 NVIDIA 這家公司誕生前, Denny's 這間餐廳就已經在黃仁勳的人生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總是穿著黑色夾克、散發出領導人的霸氣,能在 Computex 給出一場精彩的 Keynote 演講,並且在台大畢業典禮致詞的黃仁勳,其實原本並不是一個擅長演講的人。

黃仁勳坦言,他今天之所以能夠在大家面前流暢地演說,全歸功於年輕時的一份工作 —— Denny's 餐廳服務生。

當年,Facebook 祖克伯還在念小學時,青少年時期的黃仁勳在餐廳裡打工。

本性害羞的他卻必須開口替大家點餐,藉著服務生這份工作訓練出與陌生人溝通與臨危應變的能力,在為了記住餐廳熟客最愛的客製化餐點的過程中,他學會注意待人處事的細節。

NVIDIA 這個名字如何誕生?

黃仁勳在往後的職業生涯中,認識了多年的創業夥伴 Chris Malachowsky 和 Curtis Priem。

那是 80 年代初期,黃仁勳在矽谷的晶片製造商 LSI Logic 任職;而Priem 與 Malachowsky 當時則在 Sun Microsystems 擔任工程師。

他們已經有了離職的念頭,因此沒辦法約在公司辦公室見面,Priem 說:「唯一適合的地點就是這家 Denny's。」

他們在 1992 年到 1993 年之間頻繁地約在餐廳碰面,他們認為應該有一種晶片可以處理更逼真的 3D 畫面,因此決定結合三人彼此的才華,共同成立一家公司。

這就是 NVIDIA 團隊最初的雛型,但他們卻不是在 Denny's 想出 NVIDIA 這個名字,Malachowsky 表示,他們注意到餐廳的前窗上有彈孔的痕跡。

他們意識到,這一家餐廳並不是一個能久待的安全辦公地點。於是他們搬到 Priem 沒有冷氣的家裡,雖然擁有了更多的隱私,但他們還沒想到公司該叫什麼。

黃仁勳對 Malachowsky 說:「公司名稱應該是一個並不真的存在的單字,因為我們不能讓大家知道公司是做什麼的,而且,誰知道我們最終會成為怎樣的公司呢?」

他們唯一肯定的是,他們想研發晶片,在當時,顯示卡通常用兩個字母來表示。

Priem 喜歡「NV」或是「envy」(羨慕)念起來的讀音,於是他們最初將公司命名為 Nvision,這並不是一個真正的詞,也不會透露出公司的業務,聽起來是個很完美名字。

然而,Priem 後來發現已經有不少公司用了類似的名字,有些甚至不是科技公司,而是專門生產環保衛生紙的公司。

Priem 翻開拉丁字典查了「envy」的拉丁字是「Invidia」,他去掉了第一個字母,大家熟悉的 NVIDIA 就此誕生。

NVIDIA 聯合創辦人:左為 Curtis Priem;右為 Chris Malachowsky
NVIDIA 聯合創辦人:左為 Curtis Priem;右為 Chris Malachowsky

創業初期跌跌撞撞,開發前衛系統 CUDA 卻不受當代重視

早年,NVIDIA 的遊戲晶片願景並不能讓大家信服,就連黃仁勳的媽媽也曾苦勸他:「你為什麼不去找一份工作呢?」

在接下來的三十年裡,NVIDIA 歷經多次波折。

1997 年,他們冒著公司快破產的風險,推出一款能拯救公司的圖像處理器 RIVA 128,這是全球首款 128 位元的 3D 處理器,大家也是在這時候第一次知道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這個名字。

1999 年,名為 GeForce 256 的 GPU 顯卡正式亮相,兼具單一處理器和硬體轉換(T&L)功能,這種功能使得圖形處理更加高效和快速,並提供更逼真的 3D 圖片渲染效果,更是世界上第一款繪圖處理器,NVIDIA GeForce  256 頓時成為了遊戲玩家的首選,為公司日後在多媒體、遊戲和 AI 等領域打下深厚基礎。

2007 年,NVIDIA 推出第一版 CUDA 系統,然而這套系統太過前衛,在當年的時代背景下,沒有任何一個開發人員看好這項技術,這大大衝擊了公司的利潤,又遇上了 2008 年的金融危機,NVIDIA 的市值在短時間內迅速跌破 50 億美元。

在 ChatGPT 還沒有出現以前,沒有人願意花數千美元購買 NVIDIA 晶片,黃仁勳卻堅持己見,大膽地投資 AI 運算技術。

幸好這個賭注長遠來看是值得等待的,在 NVIDIA 上週市值破兆後,黃仁勳的個人身價在單日就暴增逾 60 億美元。

大膽投資「還不存在的市場」

為什麼那些世界排名前幾大的企業總是能跑在大家前頭?

《華爾街日報》點出這些企業共同點,他們總是比大家早看見賺錢的機會,然而這些潛力無窮的商機在還沒有被大公司發現前,往往會被大家認為沒有價值,NVIDIA 就是如此。

無論是早期 PC 遊戲用的 GPU 處理器,還是如今熱銷的生成式 AI 晶片,NVIDIA 之所以能贏在起跑點的關鍵就在於找到「還不存在的市場」。

談起創業初期,NVIDIA 聯合創辦人兼 CEO 的黃仁勳表示,公司全將賭注押在了當時「幾乎不存在的市場」,黃仁勳把這種市場稱為「0 億美元價值的市場」。

而他認為:「每一間擁有 1 兆美元市值的企業,都始於一個 0 億美元價值的市場。」

當《華爾街日報》記者問 Malachowsky 早期的 GPU 市場狀況時,他說:「當年的市場根本沒有 GPU 需求。」

成為獵食者,不然就成為別人的食物

黃仁勳近期獲邀出席國立臺灣大學畢業典禮時,也用「0 億美元市場」形容 AI ,因為當年的 AI 市場根本還沒有商業需求,許多 AI 應用領域尚未發展,技術和運算力也未成熟,整體市場潛力相當有限。

洞察先機的 NVIDIA 因為比別人早注意到 0 億美元價值的 AI 市場,因此不畏公司財務低迷,把精力投注在這個遠見上,這樣的勇氣如同當年三人毅然決然辭職的決定一樣。

他在台大畢典上分享 NVIDIA 追逐目標的方式,說道:「你們得跑起來,你要麼追逐食物,要不然你就是被他人獵捕的食物。」

NVIDIA 晶片驅動下一波 AI 淘金熱

今年,ChatGPT 帶起一波生成式 AI 科技淘金潮,讓 NVIDIA 生產的高性能顯卡,儼然變成這波「淘金熱」中專門用來挖金礦的鏟子與十字鎬。

光是 2023 這一年,該公司股價漲逾 165%,市值更是翻了兩倍以上,突破到 1 兆美元大關,NVIDIA 的晶片遂成了 AI 時代不可或缺的引擎。

NVIDIA 的故事,或許沒有蘋果、微軟、Alphabet、亞馬遜、Meta 或特斯拉那樣家喻戶曉,《華爾街日報》記者甚至形容 NVIDIA 這個公司名字看起像有人睡著後壓到電腦鍵盤而出現的隨機英文字母。

然而,這個看似隨機拼湊出名字的企業,卻成了改變人們使用電腦方式的一家半導體公司, NVIDIA 透過其強大的 GPU 演算能力和以 CUDA 為基礎的深度學習架構,正式為 AI 人工智慧時代拉開序幕。

 

核稿編輯:湯皓茹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黃仁勳 NVIDIA Keynote 展示4大主題:加速運算、網路、Omniverse、機器人
黃仁勳:台積電分散策略極佳,依賴台灣很安全!
NVIDIA市值全美第5超越波克夏,黃仁勳今年身家暴增98%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AI讓每個人都能成為程式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