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信評:台灣再生能源電力信用擔保將緩解企業購電風險

惠譽信評預期,中華民國經濟部即將推出的可再生能源電力信用擔保機制,將緩解與企業簽訂企業購電協定(CPPA)的海上風電專案的交易對手風險,並推進其項目融資。

綠電信保適用於年耗電量超過5億度或信用評等達一定等級以上的企業,這些企業將與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簽訂CPPA來購買綠電。

根據該計劃,參與企業向公股銀行支付保險費,以換取長達 20 年的履約擔保。 這些銀行通過由中國輸出入銀行支持的國家融資保證中心獲得再保險。

該機制將在政府所有公用事業公司台灣電力公司(台電)提供的支援下共同實施。 若承購方違約,發電企業可望通過向台電售電來彌補部分虧損。 台電將以五年歷史平均成本購電。 台電披露,其2018~2022年間,五年期歷史平均用電成本(無論是自有電站發電還是外部購電)為每度電2.29元。此後,發電企業通過信保回收約80%的收入缺口,另外20%由銀行承擔。該計劃將為發電企業提供長達18個月補償,補償金額上限為80億元,合保險金額的80%。

該機制為發電企業贏得了尋找替代承購商的時間,從而降低了承購商違約帶來的風險。 這增強了項目獲得融資或再融資的能力。然而,CPPA發展仍受制於信保的資格標準——限制了信保僅適用於規模較大、信用評等較高的企業。規模較小的企業可能仍難以獲得銀行擔保或信用證作為滿足 CPPA 要求的擔保。此外,當地銀行針對承購商的信用評等具有嚴格標準,限制了合格公司的數量。

2017年台灣修訂《電業法》後允許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直接向終端使用者售電,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自此,台灣的CPPA市場不斷擴大。2019年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允許發電企業藉助於與台電簽訂的購電協議,從而進一步提振了CPPA市場的增長。

廣告

企業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斷增長亦刺激了CPPA的日益普及。2022年,工業使用者用電量占發電總量的56.1%,他們尤為熱衷於購買可再生能源。 然而,可再生能源電力大多來自私營電廠,僅占台灣發電量的8.3%,這表明CPPA供應短缺。

台灣的海上風電行業已從享有政府補貼的上網電價機制快速過渡到 CPPA售電。在政府第三輪海上風電發展計劃中中標的專案已不享受補貼,並預計將直接向工商業使用者售電。向非台電承購商售電會增加專案的交易對手風險並影響融資,對於承購商實力較弱的專案而言尤為如此。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脫鉤大陸?台積老大哥帶頭 台灣9晶片廠早轉移陣地
房子「賣不掉加價賣」超有效 買方1心態出事了:一堆人中招
高股息不只有0056、00878!「這檔ETF天菜含息報酬率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