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價外權證參與行情 勝率高

本周台股吃了兩根大黑棒,許多投資人腦中馬上閃過用「權證」搶反彈的策略。權證具有「小錢也能創造大可能」及「損失金額有限」的特性,的確很適合在現股急跌、量增,醞釀反彈時,透過權證參與行情,至於要選擇什麼樣的權證,就是一門精緻的學問了。

許多投資人在挑選權證時,會以價格作為挑選標準,誤以為買進價格愈便宜的權證,愈有機會獲得超高報酬,其實,這個想法並不正確,因為權證為股票的衍生商品,對應股價變動,每檔權證都會有自己的合理價格,而低價權證之所以為低價,很有可能為深價外的權證、快到期的權證,或者行使比例特別小的權證。基於上述三個可能,我們可發現,低價權證與股價的連動性通常比較差,如果投資人僅將行情視為短線反彈,不夠大的漲幅,將無法透過權證帶來迷人的報酬率,投資人也可透過凱基權證網(https://warrant.kgi.com/)所提供的權證計算機,輸入股價預期後進行試算,了解權證可能對應的報酬率。

所謂的「價內外程度」指的是履約價與股票價格的差距幅度,以認購權證為例,假設履約價100元比目前股價70元高,這就是價外30%的權證,我們會發現,雖然為價外30%的權證,但現股得漲43%,權證才能從價外變為價內,如果反彈格局下的股價漲幅不夠大時,就無法帶動權證價格上漲,甚至會因時間價值減損而出現權證價格不漲反跌的現象。此外,因權證具有到期日,若到期時有剩餘價值,投資人可拿回價差,反之則會歸零下市,因此當權證快要到期卻仍為價外時,權證價格會相當便宜,但此時也是時間價值損失速度最快的時候,一但股價波動沒有帶動價外權證成為價內權證,到期時,投資人將損失全部投入資金,慘吞苦澀的歸零膏。

受到台股下跌影響,目前市場上有三成左右的權證都成為價外30%以上的權證,權證價格雖然便宜,但相對風險也提高,凱基證券提醒投資人,不要只以權證價格作為挑選標準,應就權證發行條件進行判斷,一般來說,可選擇距到期日60天以上、價外20%以內,且價格在0.6元以上的權證,此類權證與標的連動性高,也能兼顧槓桿效果,適合大多數的投資人。因應盤勢變動快速,凱基證券也加緊發行更多與目前市況較接近之權證,讓投資人也能挑到不那麼價外的權證,我們秉持「致力於您的富足人生」之品牌精神,期望能提供投資人更多選擇,強化自己的投資組合。投資人可快搜「凱基權證網」(http://warrant.kgi.com/),了解更多權證資訊,挑選出適合行情的權證。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光電建新廠 擬發可轉債籌資35億
英業達 攻5G專網智慧工廠
全台73個行政區 房價年漲逾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