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爽爽賺?新鮮人吞24K被當吃到飽用 想拿6萬被酸「百年奇才」

6月底,一則臉書發文掀起建築界長久以來的怨氣與對立。行一建築事務所設計總監彭文苑在個人臉書發文,「3年工作經驗,薪資期待是6萬,這麼優秀的人才感覺不見一下不行」,該文底下吸引彭文苑的各路友人留下「很敢」、「百年難得一見的建築奇才」等留言,讓青年建築人的怒火瞬間被引爆。

儘管文章不久後便刪除,但網路時代總會留下足跡,有人將彭文苑的發文及下方留言截圖再貼出,短短1天便衝破500則留言,大多感嘆業界待遇就是很慘,以及長時間加班、缺乏加班費的種種苛刻。

青年們不單只是留言抱怨,過不了多久,有人成立「建築天眼通3.0」臉書粉絲專頁,供建築人匿名投稿自己所受的職場待遇,「小建人」粉專則透過網路問卷,調查青年建築人的薪資待遇、加班情況,甚至,也有人出面籌組工會,而在青年行動外,資深建築師及學者也紛紛出面,從各面向反思產業困境,這則貼文引爆的怒氣,似乎正要撼動業界。

「建築新鮮人起薪,台北地區中位數2萬8000元」

外人談起建築師,想到的可能是如衛武營、北美館等充滿美感的公共建築,或是名稱總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建案,常誤解建築師是高薪的行業。不過,現實總是沒有夢想豐滿,在成為揚名國際的大師之前,青年建築人的待遇,正如一般新鮮人一樣,飽受低薪、加班所苦。

創立「小建人」粉專的阿建(化名)表示,3、4年前畢業後進入職場,才發現業界情況真的沒有那麼理想。他舉例,當時聽到周邊有人的待遇,台北起薪大概3萬到3萬5000,中南部大概2萬5000到3萬。而像是參加公共工程標案的競圖,截止前1周可能都要睡在公司,後來他終於受不了這樣環境而轉行;不過即使如此,他對建築人有掛懷,小建人的問卷調查在這波的爭議中,成為1個有力的發聲管道。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因建築物本身具有特色,成為許多人朝聖打卡的景點之一。(黃宇綸攝)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因建築物本身具有特色,成為許多人朝聖打卡的景點之一。(黃宇綸攝)

外人談起建築師,想到的可能是如衛武營、北美館等充滿美感的公共建築,常誤解建築師是高薪的行業。圖為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資料照,黃宇綸攝)

然而進行調查後,阿建也指出,實際的情況遠比他聽到的還要慘,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待遇好的人並沒動力填問卷;根據小建人蒐集約500份問卷結果顯示,建築新鮮人的起薪,台北地區中位數為2萬8000元,平均數為2萬8900元,台中地區中位數2萬7000元,平均為2萬7600元,台南地區則為中位數2萬6000元,平均數2萬7300元。

加班畫圖、改圖,也是設計人共同的痛。根據小建人蒐集約400份問卷,截至6月25日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建築、室內設計事務所,未提供加班費比例達43%,提供加班費,但未符合勞基法規定則有21%,提供加班費比例僅有36%。

「老闆多錢也不見得願意加班,何況不給錢?」

這樣的情況也顯示在建築天眼通上,上萬則貼文,無不聚焦於事務所工時、加班費是否違反《勞基法》,建築系畢業的C仔(化名)便指出,這次爭議凸顯了世代差異,如今主要開業的中生代建築師,與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最大差異是對工作與生活的拿捏,「我們對工作之外的時間比較看重,老闆多給點錢,也不見得願意加班,何況不給錢?薪水不見得要給到很好,但就是讓人覺得平衡。」

低薪、高工時背後總有原因,北科大建築系兼任助理教授張容豪便指出,一來是台灣建築師的設計費低很多,可能只有外國的20、30%。再者,與其說事務所剝削年輕人,但用更大角度來看,面對低薪是結構問題,包括公部門等也是造成建築師酬勞偏低的原因。

「政府希望企業能符合勞基法,卻沒給合理待遇」

「一切源頭都出在政府,政府希望民間企業能符合《勞基法》,但卻沒有給合理待遇。」今年28歲的洪嘉諭,曾待過大型事務所,並在去年初自行開業,一路走來的經歷讓他認為,目前的制度設計讓年輕人幾乎難以翻身。

建築案件一刀劃分,可分成公部門標案與民間案件2大案源;前者多為公共工程標案,如學校、圖書館、活動中心等,後者則多是與建商合作設計住宅,或者受私人委託設計別墅、住宅。

預售屋模型。(陳佩儀攝)
預售屋模型。(陳佩儀攝)

建築業民間案源多是與建商合作設計住宅,或者受私人委託設計別墅、住宅。圖為預售屋模型。(資料照,陳佩儀攝)

在建造出一棟建築的過程裡,建築師除了負責設計外,也須在施工期間負責監造,而受〈機關委託技術服務廠商評選及計費辦法〉規範,建築師參與公共工程標案時,設計與監造的技術服務費,依據不同規模及類型,多落在工程造價的5到10%之間,這個費率被不少建築人視為造成低薪的元兇。

洪嘉諭舉例自己曾遇過的案子,設計監造費率是8%,算下來只有170萬元,其中設計大概要花1年時間,監造又要1年半,而在做完設計到開工之間,還要花2、3個月進行都審等流程,等於要花超過2年半,才能拿到170萬,而大約有6成的公共工程案件,都要等到完工驗收後才能拿到款項,「所以變成要有背景,不然一般建築師根本不可能撐過前期成本。」

業主:2年半領170萬設計監造費,還得扣30%複委託費用

洪嘉諭表示,這170萬也不是事務所全拿,公共工程都需要所謂「複委託」,要請結構技師、電機技師,以及消防設備師辦理相關工程,這部分費用全都包含在設計監造費裡,大概會花掉整體30%。

洪嘉諭說明,如這件案子,複委託就需要花掉50萬,能使用的成本剩下120萬,而監造要專門派1個人在工地駐地,如果薪水是1個月6萬,不算勞健保、年終獎金,光1年半的工期,就要人事成本就要108萬,只剩12萬成本可用,因此自然不可能給太好的薪水,否則再加上給事務所其他員工的薪水,恐怕只會慘虧。

瑞芳圖書館完工後示意圖。(圖/新北市工務局提供)
瑞芳圖書館完工後示意圖。(圖/新北市工務局提供)

自行開設建築事務所的洪嘉諭指出,建築師投標公共工程,主要在於曝光度,民間的私人案件通常就是蓋住宅,不會有機會蓋體育館、圖書館、活動中心等建設。圖為瑞芳圖書館完工後示意圖。(資料照,新北市工務局提供)

如此苛刻的費率下,建築師為何要投標公共工程?洪嘉諭認為,原因主要在於曝光度,民間的私人案件通常就是蓋住宅,不會有機會蓋體育館、圖書館、活動中心等建設,建築人都有夢想跟浪漫,但無奈的是,要實踐夢想,好像就要掏錢出來才行。

目前任職於中型建築事務所的W(化名)則表示,會接公共工程案的通常分成2種事務所,大型跟小型小事務所;民間案件要有建商合作,或認識能自己蓋豪宅的有錢人,沒人脈的小型事務所只能接公共工程維生,大型事務所則是因為人力、資源足夠,有餘力可以接案。

「很多建築人,確實被公共工程蹂躪到不成人形」

洪嘉諭也指出,公共工程評審委員在評選投標廠商時,設計只占40%分數,剩下60%是看所謂工程實績,就是看做過什麼案子,因此容易變大者恆大,最後就是大型事務所覺得虧錢、不想接的案子,才輪得到小型事務所來接。他認為,建築也是重視文化、創意的產業,但制度卻導致年輕建築師根本無法出頭,甚至讓建築變成「貴族行業」,要有背景能夠接民間案件,或者忍受公共工程虧損的人才能活下來。

「很多建築人,確實被公共工程蹂躪到不成人形。」長期關注建築界的立委吳思瑤也感嘆,很多建築師一碰公共工程就弄得傾家蕩產,有辦法的乾脆就去蓋私人住宅,「這對國家好嗎?我們的圖書館、車站、教室沒人想來蓋,那我們能怪說台灣美學這麼糟?」

20200609-立委吳思瑤出席人本教育基金會主辦「直視真相.終結傷害」建立兒童安全的未來記者會。(蔡親傑攝)
20200609-立委吳思瑤出席人本教育基金會主辦「直視真相.終結傷害」建立兒童安全的未來記者會。(蔡親傑攝)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見圖)指出,很多建築人確實被公共工程蹂躪到不成人形。(資料照,蔡親傑攝)

吳思瑤指出,對於公共工程、執業環境的改善,在制度上有4個面向需要改善。首先,是修改《採購法》,讓最有利標取代最低標;第2,是提高設計監造費以及營造基本單價;第3,要求行政院工程會制訂合理工期參考基準,避免政治人物趕剪綵壓縮工期;最後,要求完備招標評選制度,改善評審常被批評「外行評內行」,甚至私相授受的情況。這4個方向有些還在進行,有些已有初步成果,希望建築從業環境能夠往上提升。

體制改革的同時,身為勞工的建築人,勞動意識也要提升,而談到這方面的教育,不少青年建築人認為,過去在學校太偏重設計,不但導致畢業生對職場的想像不健康,甚至在產學上造成落差。

「出社會前3、4年用熱情來拚,快30歲時必須向現實低頭」

「以前唸書時,都會把建築事務所分2類:商業型跟非商業型,非商業型就是非常重設計,會蓋一些很酷、很炫的建築,大家以前都是想進去這種。」W說,當時同學都憧憬像安藤忠雄、伊東豊雄這類大師,很容易覺得非做設計不可,營造、建設、建材這些其他的產業面向,完全不在考慮範圍內,而在進入業界後很快便會感受到,要把設計落實到實務上的差異。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美聯社)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美聯社)

目前任職於中型建築事務所的W(化名)表示,當時同學都憧憬像安藤忠雄(見圖)、伊東豊雄這類大師,很容易覺得非做設計不可。(資料照,美聯社)

對於過度重視設計的風氣,C仔也指出,目前學校在工程實務上的訓練都比較弱,而很多人對業界實際生態也不瞭解,更沒有概念薪資待遇該是多少,「所以可能覺得為了做設計、理念,領24K也可以忍,結果就變成被老闆吃到飽。」

「我也是出來之後,才發現真的太小看這世界了。」洪嘉諭認為,確實需要讓學生在學校時,有機會多認識實務,一個2年半的案子,做設計的時間其實大概只有2個月,後面都是要處理行政作業、畫工程圖,「學校裡的氛圍都只看設計,出社會前3、4年可以用熱情跟低薪來拚,但當快要30歲時,必須向現實低頭,像很多人就去做室內設計了。」

「拿到建築師執照,才是考驗的開始。」資深建築師蕭力仁也從自身開業18年的經驗來談產學落差。他舉例,如房地產建案,建築師除了美學素養之外,要熟悉瞬息萬變的建築法令,對銷售、市場、數字有敏感度,再者也要清楚公部門或社會運作的複雜邏輯。

蕭力仁指出,年輕建築師較不擅長這些領域,加上學校長期以設計為主的教學內容,年輕人對建築法規、財務、營運管理,人情世故都不熟悉的情況下,會面臨很大的挑戰。他強調,建築設計是服務社會的平台之一,「除了畫圖之外,如果對其他事都不瞭解,要怎麼說服人家把服務費動輒上億的案子交給你?」

20191217-雙子星開發案17日舉行簽約典禮,圖為雙子星大樓建築模型圖。(盧逸峰攝)
20191217-雙子星開發案17日舉行簽約典禮,圖為雙子星大樓建築模型圖。(盧逸峰攝)

資深建築師蕭力仁表示,建築師除了美學素養之外,要熟悉瞬息萬變的建築法令,對銷售、市場、數字有敏感度,再者也要清楚公部門或社會運作的複雜邏輯。圖為雙子星大樓建築模型圖。(資料照,盧逸峰攝)

蕭力仁呼籲,年輕人若去比較年輕的公司,就是跟著老闆同甘共苦,若去較具規模的事務所會比較穩定,但大公司偏向分工,工作內容較難有全面性的掌握,想要學習的話,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環境,除了設計要精進以外,好好服務、學習,現在年輕一輩美學、行銷能力都很好,「但畢竟建築還是遵循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想辦法進到體制裡面,才能找到破口,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幸福與美感。」

台科大建築系副教授邱韻祥則表示,他們這幾年來也認知到,教學與產業連結的重要性,過去很多人都會說,畢業設計是人生中唯一一次可以自由做設計的機會,然後就要進入現實,「但我們認為現實是機會,不是敵人」,希望學生透過畢業設計課程的歷練,能充滿熱誠進入業界。

邱韻群指出,目前的做法,首先是請經驗豐富的業界建築師來授課、評圖,希望他們20、30年的專業經歷,能成為學生的養分;另一方面,如法規、財務、專案管理等事務,在學校架構下能碰觸的有限,教育者能做的努力是讓學生瞭解這些東西也很重要,並透過畢業設計課程,讓同學在有限資源、時間下完成畢展,瞭解設計不是東西畫出來就好,希望藉此讓同學與業界的銜接有一些改善。

「工會可產生攪動效應,讓雇主知道勞方動起來了」

一篇貼文引起的怒火燎原,除了網路倡議之外,實體的行動也已展開。一批建築人發起籌組「建築室內景觀空間規劃設計產業工會」,這是第1個跟建築人相關的產業工會,業界對此也樂觀其成。

洪嘉諭認為,這是促成勞資溝通的開始,現在沒有這個管道,工會的出現,或許可以讓更多人看到問題源頭,並可以攜手對抗政府一些不公平待遇,此外如剝削,甚至建築圈有性騷擾等情況,都需要工會團結的力量協助。

蕭力仁則認為,有些年輕建築師或許不熟悉業界的眉角、專業經驗等等,工會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傳承分享經驗的場域,讓年輕的建築人少走冤枉路;邱韻群也從教育者立場表示,他們希望能有適當的場合,與年輕人分享建築師各階段樣貌,讓他們明白2到3年,或4到5年後可能遇到的狀況,知道在專業領域要怎麼做生涯規劃,相信工會成立後,在這個面向上會有正面的貢獻。

吳思瑤談到,個別勞動權益的爭取,要透過《勞基法》,集體的權益則要透過工會,她承諾自己願意當籌組工會的諮詢平台,也願邀勞動部提供各項諮詢與協助,「工會如果組起來,就可以產生某種攪動效應,讓雇主知道勞方動起來,有協商權力了。」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台北立委政治獻金》林昶佐選後負債526萬 吸金王是落選的她
相關報導》 「不要在前20天搶領三倍券!」宅神洩漏消費密技:用在這裡不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