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紙容器將塞爆台灣?疫情下「這類回收」恐銳減

因應防疫升級,全台餐飲取消內用、全改外帶,讓全台紙容器用量暴增。然而回收的人因為這兩大關鍵因素變少了,快釀出另類災情。

近來因應防疫升級,全台餐飲取消內用、全改外帶;部分縣市還一度限水,為減少用水,而利用一次性餐具,更讓全台紙容器使用量暴增。

位在新北市的久泰資源回收中心,卡車剛從社區運來大批紙容器、由工人再行細分,老闆吳基正望著卻心煩,「說真的,紙容器價格低到可憐、重量又輕,賣不了多少,根本不夠工錢!」

「我的會員會想,到底他回收回來的紙容器,有沒有冠狀病毒?他們會擔心啊!」資源回收商業公會理事長宋俊明透露。

原來,在疫情下,回收商作業困難,和擔憂感染有關。大型業者如久泰尚可承擔,小型業者、第一線個體回收戶,乾脆不碰這門賠錢生意,寧可將紙容器混入一般垃圾、送入焚化爐。

更加打擊的是,5月下旬,環保署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公告將調降廢紙容器回收補助,進一步壓低價格、重創回收誘因。

新北市的久泰資源回收中心老闆吳基正。張智傑攝
新北市的久泰資源回收中心老闆吳基正。張智傑攝

新北市的久泰資源回收中心老闆吳基正。張智傑攝

根據業界估計,全台一年紙容器用量可達80億個,但回收量約8億個,僅一成多。然而,若是看環保署的歷年紙容器回收統計、去年有17萬公噸,創下新高紀錄,讓官方樂觀評估回收率應有破七成。然而,業者卻不這麼想,質疑官方始終欠缺對生產量與使用量的統計,「如何算出回收率有七成?」

究竟,背後還深陷哪些困境?

困境一、疫情高風險,回收前線收更少

最直接的衝擊,恐怕是第一線回收者的恐慌和人力緊縮。

相較一般廢紙等資收物,紙容器分類麻煩、沾染口水、利潤又微薄,部分第一線回收者不願冒染疫風險挑出分類,乾脆混入一般垃圾、送進焚化爐。也有疫情熱區回收站,甚至廢紙、廢紙容器通通拒收。

廣告

吳基正無奈說,這波疫情更勝去年,有些員工擔憂風險,開始排斥上班、頻頻請假,令人力愈加緊縮。

5月下旬以來,他接到不少社區緊急來電,「原本清運公司不收了,久泰能否協助清運?」只是,吳基正手下人力也有限,只好一一回絕。

困境二、紙容器回收成本高,運送又不便

一般人不解,現在國際紙漿價格高漲,不是理應缺紙嗎?但,事實上,廢紙容器和廢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資收物。

造紙公會秘書長謝世平解釋,目前一般紙廠急需的,是製作紙箱的紙板紙;相較下,含有塑膠淋膜、纖維短的紙容器,不僅不是資源,還是會破壞紙廠散漿設備的廢棄物。

目前,台灣僅有連泰、正隆竹北廠、華紙台東廠,三家紙廠能處理廢紙容器。但,這又衍生兩問題。

首先,一般紙廠為防設備損壞,嚴格要求回收商將紙容器挑出。吳基正直言,一般小回收商,可能連分類輸送帶都沒有,難有餘力精挑細選,且紙容器體積大、重量輕,秤重賣利潤很有限,有時甚至不足貼工錢。

其次,台灣近九成紙容器處理量能都集中在苗栗連泰紙廠。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外縣市回收商大老遠送去苗栗並不划算,微薄利潤又不敷運費,因此,有些業者乾脆直送混入一般垃圾、不賣紙容器。

「如果還有點利潤,我們就會繼續做,但如果真的賠錢,也只能拒載、拒收。」吳基正一席話聽來現實,卻也是回收業者真切的兩難困境。

張智傑攝
張智傑攝

張智傑攝

困境三、環保署回收基金虧損,只好砍補助

至於,壓垮紙容器回收利潤的最後一根稻草,正是環保署5月下旬的調降紙容器回收補助公告。

由於過去紙容器沒人收,環保署為提升回收率,便向紙容器製造商收取基金、補貼末端回收的紙廠。最後,紙廠再分潤給回收商,確保整條回收鏈能獲利、維持運作。

全台最大的紙容器回收再生業者、連泰紙業總經理連文泓坦言,「這些年若沒有回收基金,根本都是虧錢在做!」

然而,就在5月疫情嚴峻時,環保署卻公告調降補助,雖然在各界反彈下改為分階段調降,但總降幅仍高達21.5%,其中回收商補貼金將從每公斤5.25元降到4.8元,影響甚鉅。

謝和霖直批,補助調降後,廢紙容器價格恐怕趨近廢紙價格,對回收商來說,回收紙容器無利可圖,很可能退出市場,更加劇紙容器亂象。

「而且,如果紙容器價格和廢紙相近,最後回收商會不會又把紙容器放入廢紙堆,送進一般紙廠?」謝世平很擔憂,費率調降、重創市場,最終很可能讓循環經濟走回頭路。

誇張的是,回收基金的幕後虧損原因,竟是因為台灣太多非法紙容器製造商,不論假造申報,或根本是未登記的地下工廠,導致環保署收不到錢。最後,環保署開不了回收基金的源,便來節合法回收業者的流。

若疫情讓紙容器處理量再增加,回收基金又入不敷出,「難道又要再調降補貼費,跟合法業者多扒幾層皮嗎?」謝世平不禁疑問。

疫情之下紙容器垃圾暴增。張智傑攝
疫情之下紙容器垃圾暴增。張智傑攝

疫情之下紙容器垃圾暴增。張智傑攝

紙容器補貼長期待解

目前,雖然疫情稍稍趨緩,但吳基正透露,員工們平時接觸資收垃圾、穿梭社區,仍擔心第一線染疫風險。「我們雖然分在疫苗優先施打第七類,但到現在都沒有準確、細節的答覆,員工們都會怕!」

除了短期疫情因素外,大家更擔心的是,一旦回收基金在8月1日起完全調降後,是否真的造成「紙容器丟愈多,卻回收愈少」的亂象。

如今,補貼費率調降在即,造紙公會和台灣看守協會都呼籲,應立即檢討回收基金制度,將源頭的非法製造商揪出,以免,最終「樂了非法業者、苦了合法的紙廠和回收商」。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