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滿手現金 價值投資已空手一年?
上週六,一年一度波克夏股東會再次召開,綜觀2023全年,波克夏的營收為3644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3140億,淨利潤為962億美元,大幅超出市場預期的408億美元,表現可說是十分亮麗。
不過,2023年美股本來就是牛市,多數投行績效都相當不錯,值得留意的要點,是波克夏獲利雖然大幅升高,但Q4現金部位達到1676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事實上,自從2022年Q4以來,波克夏的股票部位,已經連續五季淨賣出,在2023年拋售了約240億美元的股票。
舉例來說,根據Q4的13F持倉報告,波克夏便在去年第4季,大幅減持其最大投資組合的蘋果,出售幅度高達1000萬股,對蘋果的持股比率降至5.9%。
也就是説,過去一段時間,巴菲特持有的倉位,隨著大盤持續創高,帶給他不錯的報酬,但隨著他賣的股票越來越多,手上的現金也越來越多,而美股本波牛市,連個15%的回檔都沒出現,使得巴菲特錯過本輪牛市帶來的巨額漲幅。
當手上持有大量現金無處可投,找不到估值具有吸引力的交易時,巴菲特通常會轉向回購,順勢推升公司股價,第四季度波克夏已經回購22億美元的股票,去年一整年大概動用92億美元回購,波克夏已經成為自己最大投資者。
看得出來,現金滿手,卻無股票可買,是巴菲特最大的困境。
那麼,為何巴菲特堅持不買股呢?一直以來,巴菲特都堅信價值投資。
第一,不碰他不懂的科技股;第二,依照市價與淨值的落差,來決定是否要買入他懂的公司。然而,在過去一年中,科技股的漲勢最為凶猛,而即使價值傳產股股價也在漲,但多數股票市價也遠遠高於淨值,讓巴菲特根本買不下手。
舉例來說,巴菲特過往有一個股價買入策略,那就是本益比乘上股淨比,最多只能到22.5,如果換算下來,差不多是15倍本益比和1.5倍的股淨比。如果估值成長過快,本益比超越15倍,那麼股淨比就要低於1.5倍,這種限制確保他買的股票在低位階。
然而,現在標普500本益比高達18倍,股價淨值比高達4.7倍,幾乎所有股票基期都偏高,另外,巴菲特發明的巴菲特指標,以股市總市值和 GDP 的比值,來判斷整體股市是否過高或是過低,現在也相當高。
巴菲特指標,表示75%至90%為一合理區間,超過120%則表示股市高估,目前美股市值高達51.41兆美元,GDP則是27.83兆,指標高達185%,遠遠高於指標對於傳統泡沫的定義。
所以,對傳統的價值投資者來說,可能已經空手好一陣子了,也許有些價值投資者認為,漲幅越高的指數,越有泡沫破裂的風險,一旦股市崩盤,巴菲特很有可能像2000年一樣,再度成為市場上收益最豐厚的投行。
然而,巴菲特指標其實有一個相當大的指標缺陷,那就是無法反映國際貿易的真實情況,美股這些大型權值股,其股票市值反映了國際活動,而GDP沒有, 雖然GDP確實包括國家出口,但它不包括亞馬遜在印度的銷售,所以這項指標,等於是拿全球的市值累堆,去除以單一美國的GDP,這樣計算當然容易形成誤差。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應該做的並不是照單全收,而是擷取巴菲特的價值思維與週期擇食邏輯,過去曾有個笑話,有一位投資人,八年前開始模仿巴菲特,每天吃漢堡,喝5瓶可樂,現在,除了投資虧損90%外,還得了糖尿病。從巴菲特和他媽媽來看,他家本來就有長壽基因,所以人生啊,沒事別老是想去複製別人的人生。
1970年代不是沒有價值投資者,只是只剩巴菲特挑的股票漲到現在,每個成功人士難免有倖存者偏差,波克夏績效近十年趨近大盤,現金水位也大幅飆升,無股可買被迫實施庫藏股,技巧性抬升股價,如果去除庫藏股效果,績效可能跟大盤所差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