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請政府拿出對付詐騙集團的具體作為

時序進入新年度的第二季,此時最受民眾關注的財經議題,一是將於春假前後陸續入帳的政府普發現金6,000元案,以及能否蓄勢上攻萬六關卡的台股表現,但此兩大議題,均同步遭到詐騙集團鎖定,鋪天蓋地的透過各項載具誘導民眾伺機下手,詐騙手法跟著時事發展走,令人防不勝防,既凸顯當前政府的防詐態度過於被動,對照仍逐日攀升的詐騙案件,已採取的措施顯然效果也相當有限,於時於勢,提出可令民眾安心的做法已是當務之急。

詐騙集團之所以於數位環境中快速崛起,民眾缺少防詐騙的警覺是最主要原因。據VISA剛公布的去年度詐騙案件研究結果顯示,包含台灣在內的18個主要市場,高達7成以上民眾,很容易忽略數位環境中的可疑訊息,如以電子郵件為例,只有6成會確認資訊是否來自可靠的電子郵件,而進一步檢查郵件是否有錯字者更不到一半。

在此情況下,詐騙案件快速增長自是可預期的事。據刑事局打詐中心統計顯示,2022年全台詐騙案的件數及財損金額,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合計總損失金額超過60億,登記在案的前兩大詐騙手法,分別是「假網路拍賣」與「假投資」,件數均超過6,600件以上。尤其隨著股市起伏出現的假投資詐騙案,利用濫發簡訊吸引民眾點擊連結加入LINE,或透過社群軟體丟出陌生訊息,以高獲利慫恿民眾操作外匯期貨、虛擬貨幣乃至博弈遊戲等作法,一整年下來,財產損失總額高達34億之多。

雖然詐騙案件屢屢得逞搞得天怒人怨,但客觀的說,要求每個人整天繃緊神經,隨時隨地對防止被詐騙提高警覺並非易事,加上詐騙手法與話術等持續翻新,一般民眾即使有心提高警覺恐也難以招架,自然會對政府寄予更多的期待。

廣告

可是觀察政府的作法,實在令人不敢恭維。負責彙整詐騙案的內政部給民眾的建議是,不管詐騙手法如何變化,小心求證才是不二法門,當接獲疑似詐騙電話、假投資廣告或陌生簡訊,要求加入LINE ID等情形時,「可利用165全民防騙網(https://165.npa.gov.tw/),至搜尋欄位打上關鍵字,查詢是否為遭通報過的電話、LINE ID、網站或其他詐騙資料」;普發現金登記網頁推出的第一時間,就提醒民眾留意的財政部則表示,已和數位發展部等單位組成專案小組監控偵測,如發現偽冒網站會立即通報警政單位偵查處理,並強調「普發現金官網的6000是數字0,不是英文字母o,政府機關專用網址結尾gov前面一定是「.」,不會冠上其他英文或數字,結尾也不會有com」等說法。

至於數位部,部長唐鳳10日在立院報告與備詢時終於提出七大防止新型態詐騙措施,以加強電商業者資安維護、防制第三方支付詐騙及防制遊戲點數成為詐騙工具作為主要策略。而其防詐成效,則仍待時間檢驗。

坦言之,對詐騙案件束手無策的一般老百姓,期待的是政府拿出有力的作為予以約束,而非得到要自己主動進行查證,以及提高分辨網址真偽的數位素養等答覆,政府各機構表面上顯得積極任事,其實態度相當的被動,所提的作法不只無法感動人民甚至還會招致反感。其實近期導致民眾對執政不滿的事件,還有蛋荒與高房價,但前者透過大量進口緩解壓力,後者則祭出平均地權條例遏制房價上揚與炒作風氣,至少讓人看到主動積極的一面。相形之下,對抗詐騙集團採取對應方式還在「寄希望於人民」,政策的品質實有很大的精進空間。

建議政府,除持續提供給民眾參考的善意提醒之外,短期內要看到效果,或至少令人感受到政府的誠意,可以先從社群平台的管理下手。不久前,金管會曾找來谷歌與臉書業者,討論打詐解方時,得到「經政府單位通報不實廣告,願配合下架」的結論,此方式效果如何尚待觀察,但政府能做的事應不只於此,例如,可定期主動公布詐騙案與平台關聯度的統計資料等,透過各種壓力的施加,迫使詐騙案發生關鍵節點的平台業者,調整事不關己的態度。跨出這一步,比起那些不同主管機關權責的彙整統合、各式各樣法規的翻修等曠日廢時的構想更直接有效,也才能感受到政府向詐騙集團宣戰的決心。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聖暉 今年營收挑戰200億
廣達擴產 加碼美國投資
惠譽看人民幣 明年貶至6.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