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執政者勿讓穩市變擾市

俄烏戰爭推升通膨,同時主要國家加速升息等國際政經情勢不確定性因素衝擊,使得台股今年以來大跌,9月30日加權指數13,424點,不僅跌破國安基金防線,也再探22個月收盤新低,且周線、月線、季線全數收黑,金管會因而自10月1日起採取限空令,調降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數量及拉高融券保證金成數。

其中借券賣出的部分,金管會調降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數量,由原不超過該種有價證券前30個營業日的日平均成交數量的30%,降為20%。第二是將上市及上櫃有價證券的最低融券保證金成數由90%調整為100%。

由於採行借券賣出最多的是外資,調降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數量的措施被視為是打擊外資空頭,一般預期,由於金管會在2020年3月也曾祭出過該措施,但當時上限是降到10%,不排除金管會之後還有可能再視市場情況進一步調降。

至於金管會穩定台股的後招,根據經驗,還包括平盤之下不得放空,即所謂禁空令,以及限縮股市漲跌幅。

台股今年以來跌幅已逾25%,政府除了啟動國安基金進場護盤,金管會也陸續動用各種穩定措施,包括鼓勵企業執行庫藏股和辦理員工持股信託,還有這次所謂的限空令。但相較國安基金目標明確,就是要「護盤、拉指數」,金管會的政策究竟是為了「穩市」還是「救市」,關係政策的有效性和後續市場對政策的信任度,有必要加以釐清和說明。

如果金管會是要穩定市場,股市原本就會有人做多,也會有人放空,金管會應該注意的是整體成交量的變化,讓市場可以有效運作,而不是傾斜特定方向。但當前可見,金管會的政策力道明顯傾斜一邊或是限制單一方向,這是營造不公平的遊戲環境來引導股市走向,也就是政策的關心重點其實是在指數價格而非機制是否穩定。

廣告

如果股市下跌5,000點代表「不穩定」,必須採取相關機制,股市上漲5,000點時,是不是同樣是「不穩定」,金管會也必須用政策降溫或抑制?

再就現實面而言,金管會的限空或禁空令或許可以阻礙融券放空的力道,但沒辦法限制市場特別是外資賣股走人。也就是限空和禁空可以管的是投機賣盤和短期預期心理,但對鐵了心要走的玩家和長期基本面沒有絲毫作用。而且投資人如果真的不看好股市,透過指數期貨、選擇權和反向ETF也可以操作,不是只有放空一條路。

且以過往經驗來看,國安基金點火也好,金管會限空、禁空也罷,主要都是因應突發事件引發市場短期波動,透過政策力量消除預期心理。但目前不論是俄烏戰事或歐美升息,看來都不會這麼快結束,後續造成全球經濟衰退可能性愈來愈高,如果歐美等大型經濟的股市都仍持續處於震央,不知何時可回穩,小型經濟如台灣,現在採取相關的措施,能發揮多少穩定力量、可以穩住市場多久、後續又還有什麼其他步數,答案可能不容樂觀。

更重要的一點,是不論國安基金或金管會的股市對應政策,都沒有明確的規則可供外界檢視,例如市場成交量連續多久低於平均水準、股價變化異常標準、資金流動狀況如何算是有異常等,因此進不進場、護不護盤,常被質疑是有政治考量或自由心證,朝令夕改、髮夾彎的批評更時有所聞,其實不利股市長期穩定發展。

舉例來說,連美國要判定他國是否操縱匯率,都有明確的三大指標,但台灣的官員可以前一天說市場相對穩定,第二天就宣布護盤措施,這樣的邏輯無疑是把穩定市場機制變成充滿不確定性的干擾市場機制。

股市起落難免,對於主管機關而言,重要的是訂出市場遊戲規則並確保該規則可行。以美國為例,美股雖沒有漲跌幅限制,但設計有熔斷機制,且是長期穩定運作,這樣的機制未必可以讓股市不下跌,但在必要時可提供市場冷靜空間。

反觀台灣金管會的救市十八套劇本,方向就是只准股市漲、不許股市跌,說難聽就是莊家帶頭搏歹筊,傷害投資人對市場公平運作的信任,就算一時間止住大盤跌勢,未來國際投資人如何看待台灣股市?甚至影響台股長期發展的利基,恐怕都值得政府有必要再認真思考其間的利弊得失!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倒數剩六天 內資拚作帳
太陽光電、離岸風電 雙延宕 連2年未達標 明年挑戰更大
美經濟重啟 Nike財報超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