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椎受傷坐立難安 屁股蹬在地上該如何處理請看這
尾椎位於脊椎最末端,平時不太會特別意識到它存在的重要性,但若某天不小心「一屁股坐在地上」導致尾椎受傷,不僅令人坐立難安,還會擔心是否有嚴重後遺症?
臺大醫院醫務秘書、臺大醫學院復健科教授王亭貴接受全民健康基金會《好健康》雜誌的諮詢指出,由於尾椎沒有保護脊髓神經的功能,因此即使尾椎受傷,也不會傷到脊髓神經,更不可能造成癱瘓。只有在合併其他傷害時,例如頸椎、腰椎、胸椎同時受傷,才有可能造成神經功能的缺損。
例如若跌倒之後,尾椎受傷,手也變得比較無力,這一定是頸椎也受到傷害導致的,絕對不可能只有單純的尾椎受傷。
尾椎受傷可分為外傷性與非外傷性,以外傷性的尾椎受傷較常見。絕大多數是跌坐(台語說的「蹬」),或是下樓梯的時候滑倒。通常在門診看到尾骨受傷的病人,醫師一開始都會詢問是否曾經跌倒。最常見的就是要坐下去的時候,椅子因為有輪子滑走了,或是旁人突然把椅子拉開,因為尾骨會先落地,最容易造成尾骨受傷。其次就是走樓梯的時候滑倒,薦骨或尾骨碰撞台階所致。
此外,騎腳踏車或是騎機車時,行走在路面不平的道路上,不斷、反覆的上下彈跳,使得尾椎一直受到碰撞,也有可能受傷。常有病人是因為騎了很久的腳踏車,造成尾骨的反覆性受傷而來求診。另一種尾椎受傷的情況是婦女在生產的過程中,原本比較向內彎的尾椎受到擠壓,造成受傷,不過這種情況較為罕見。
至於「非外傷性」的尾椎受傷,指的是骨盆中的韌帶、肌肉受傷,或是膀胱、子宮、腸子的疼痛轉移,讓病人覺得自己的尾骨疼痛,實際上卻是尾骨週邊的「神經」疼痛。但病人自己不會分辨,一來都說是尾骨痛。要鑑別是否為尾骨疼痛並不困難,醫師只要用手按壓尾骨,如果真正的尾骨受傷,一按就會疼痛;如果是其他部位的疼痛轉移,按壓尾骨的時候並不會痛。
要預防尾椎受傷,最重要的就是要預防跌倒。每個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尾椎受傷,不過在門診中,看到年輕人尾椎受傷的案例較多,因為年輕人活動量大,一不小心可能跌倒、互相開玩笑拉椅子,或是騎很久的腳踏車,都有可能造成尾椎受傷,反倒是老年人因為有多一分的注意,下樓梯緊抓扶手,因跌倒造成尾椎受傷的案例較少。
急性期先消炎止痛
如果真的不小心造成尾椎受傷,到醫院做X光是最基本的檢查方式,當然做電腦斷層、磁振造影也可以,只是因為尾椎沒有重要神經,即便尾骨骨折也是採取保守療法,理論上X光檢查已經足夠。
在受傷的前兩週急性期,醫師會開立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供病人服用,並且要求病人避免患部的刺激,也就是所有會引發疼痛的動作都不能做,因此市面上常見的「甜甜圈坐墊」,就能幫助尾椎受傷的病人在坐姿的時候,避免尾椎受到刺激。此外,有些病人會側著一邊坐,也是可行的方式。
在坐甜甜圈坐墊時,很重要的是「身體要稍微向前傾」,才不會在坐的時候壓到尾骨,只要組織沒有受到壓迫,就會慢慢修復。
熱療可輔助緩解疼痛
服藥兩週後,若疼痛的症狀依然沒有消失,就要到醫院或復健科診所做「深層熱療」。以治療用的超音波或是短波進行患部的深層熱療,最主要的功能是減低疼痛、幫助組織癒合,一個療程要做2~3個月,每週3~5次,一次20~30分鐘。一般在家裡進行的熱敷只能舒緩表層,實際上的幫助不大,但如果病人感覺熱敷會比較舒服,試試看也無妨。
如果受傷超過3個月還是沒有好,醫師會考慮給予「類固醇」針劑,減緩疼痛。在施打類固醇針劑時,醫師會使用診斷用超音波儀輔助,以施打到正確的位置。目前有一些新的局部注射藥物,例如:高濃度葡萄糖水、富含血小板之血漿(PRP)也被用於注射,但科學上的支持證據還不夠強。
95%以上的尾椎受傷,都是採用吃藥、深層熱療、類固醇針劑,加上避免刺激患部的「保守療法」即可恢復,只有非常少數的病人會轉介到骨科進行「復位術」,也就是骨科醫師會在器械的輔助下,經由肛門,將彎掉的尾椎推回到正確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尾骨一旦骨折受傷之後,軟組織會持續生長,因此如果骨折太久,裡面充滿軟組織,骨科醫師就無法進行復位術將尾骨推回。不過實際上,尾骨沒有承載身體的重量,有沒有進行復位術,並不是那麼重要。
尾椎曾經受傷過,是否會造成日後酸痛?會容易「舊疾復發」嗎?尾椎受傷確實是「不容易根治」,所以在臨床上大多是以「沒有症狀、不會疼痛」為目標。尾椎受傷之後,骨盆很多肌肉的位置都會改變,人體所有受過傷的組織都有可能復發,然而,骨盆的肌肉、韌帶錯綜複雜,難以逐一找出問題點,因此不易根治。
肝病知識百科相關影片請上肝基會YouTube頻道並請訂閱可立即收到最新影片。
請加我們的LINE帳號為好友,請按此連結「
」 ,點進後請記得加我們為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