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運用專利創新 打造現代企業鍊金術

企業唯有更認真地看待專利的布局與管理,才有辦法藉著專利來「鍊金」,打造未來競爭力。圖/freepik
企業唯有更認真地看待專利的布局與管理,才有辦法藉著專利來「鍊金」,打造未來競爭力。圖/freepik

在現代科技化的商業競逐中,「創新」往往是決定孰勝孰敗的關鍵;透過創新科技形塑領先地位,已成為全球各產業著重的營運策略,亦是多年來臺灣經濟與產業蓬勃發展的關鍵要素。

近來在全球資訊服務提供者科睿唯安(Clarivate)公布的「2024全球百大創新機構」報告中,臺灣就以11家機構列榜高居全球第三,包括連續七年、第八度獲選的工業技術研究院,以及友達光電、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台達電等多家全球知名企業,凸顯出臺灣產業對創新技術的投入,不只具有十足的「含金量」,更衍生出最具價值的研發專利。

尤其產業界的技術研發,大多是以市場應用為導向。然而能否真正讓技術「含金」,除了需要經費、人才等資源的挹注,以求符合市場需要、解決痛點問題;同時不可缺少的,就是專利的布局與管理,才可確保好不容易開發出來的創新技術,不會因與他人技術產生衝突而失去應有價值,甚至造成企業的損害或經營危機。

■專利管理工具與服務推陳出新,協助企業創造研發價值

以現今相當普及的智慧型手機為例,市場上兩大巨頭蘋果(Apple)與三星(Samsung)自2011年就掀起專利訴訟戰火,並蔓延至十多個國家,涉及50多起專利訴訟案。此「世紀專利訴訟」,即使經過多年纏訟,最終判賠金額仍高達5.39億美元,不但引發全球市場熱烈討論,也顯見專利對企業營運影響之深。

自我國公布實施《專利法》以來,至今已80年,可說是引領臺灣產業與經濟成長茁壯、邁向全球的重要角色。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及工研院等法人機構,也都不斷開發專利管理的工具或服務,協助臺灣產業界面對專利帶來的經營挑戰。

廣告

例如由智慧財產局建置的全球專利檢索系統(GPSS)與產業專利知識平台(IPKM),就提供各國的專利資訊與專利分析功能,並配合一站式服務及企業輔導機制,讓各界在規劃技術研發工作時,能先行評估是否有利未來的營運發展或技術布局,甚或藉此建立完備的專利制度與策略。

而由經濟部支持,工研院與臺灣產業共同推動的IP Bank,更是集結多項科技應用領域之專利,及產官研界之智權專家,不僅促進我國產業間智財支援與合作,幫助企業應對專利權爭議、提供訴訟資源與策略,更增加企業、學校與研究機構活化智慧財產的機會,以打群架方式擴大臺灣研發成果的應用出海口,成為國內業者爭取國際市場的關鍵夥伴。

■今日不管理專利,未來恐後悔莫及

同理,從企業到學研機構,也應該要懂得如何管理專利、運用專利,並配置適當資源、或是結合外部資源,目前上市櫃企業的公司治理評鑑,亦將智慧財產權的管理納入指標,就是希望提升企業對專利等無形資產的重視。

如同我常對企業說,今天公司是否重視專利,可能並不會對營收成長帶來立即之效,但多年後就會見真章;也就是說,專利管理的工作,是今日不做、未來恐將後悔莫及。而且,無論企業規模大小,都會有各種不同的專利議題;但也唯有更認真地看待專利,才有辦法藉著專利來「鍊金」,打造企業的未來競爭力。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新冠疫情升溫 西安緊急封城 恐衝擊半導體、汽車產業…
兆豐銀籌組志強-KY 2.5億美元聯貸
聖暉 今年營收挑戰2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