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發展生成式AI,策略先行,才有助轉型

2023年開春以來,當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緊縮時,以OpenAI生成式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迅速竄紅,二個月內幾乎席捲世界每一個角落,各式各樣的討論好似新興的AI技術已準備要「取代人類」了!

從數據收集、分類、盤點、應用,生成式ChatGPT幾乎滲透到日常生活每一個角落,從文書處理、論文撰寫、工業製造、研發及產品設計、分布式菁英奇點等領域,令人有「恍若隔世」的讚嘆!雖然娛樂性較高的「聊天」功能是生成式ChatGPT吸引大批網路流量的主因,但其產業應用似乎停留在「探索式」階段,缺乏結構性的策略思維。

當全球各行各業「眾說紛紜」探討生成式AI的未來發展方向之際,伴隨而來的卻是「曾經當紅」的元宇宙產業黯然失色,甚至有跌下舞台的可能性。元宇宙及生成式ChatGPT都是新興的技術,唯其發展尚未定型、在結構轉型的過程中存在了各式各樣的商機,而當商機過多的時刻,缺乏「策略性」的聚焦及商業模式的創新才是智能技術/網路經營瓶頸的最大原因。

元宇宙專注於數位匯流及創造由「分到合」、再由「合到分」的網路結構轉型成為「分合共存」的結構;而生成式ChatGPT則聚焦在「無所不在」的智能運作,把傳統AI技術所形成碎片化的獨立區塊「策略性」的串連起來,形成「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多元化超智能奇點結構。元宇宙是由異業結盟供應端驅動,是軟硬共榮的場景;而生成式ChatGPT更趨近於功能性、專業化超智能整合技術的開發(資料搜尋、資料庫、資訊整合、智能應用),目前聚焦在社群聊天功能,未來有機會擴散到所有製造業及新興平台服務業。

廣告

策略性經營必須根據產業結構來規劃,也就是在「虛實共存、軟硬共治」的智能網路世界裡,在「演化過程」及「生命週期」中,「技術」是上層萌芽期,中層聚焦在「經濟及商業」,下層則是「法律及規章」。

智能網路產業發展也有其「生命週期」及規律性,唯其「產品選擇性」遠遠超越了實體產業的操作且近乎「零成本」,故策略性的操作「市場聚焦、形成區隔及分布式奇點」是極其關鍵的工作。立足於商業模式及獲利率的基礎上,智能網路產業的經營式也可以由策略性「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來概括。此概念由已故知名物理學家張首晟所提出,同時也是騰訊首席經濟學家朱嘉明所謂的「策略先行、奇點式」的操作。

台灣發展智能網路經濟或生成式ChatGPT必須著眼於策略性的產業融合及轉型,其中由技術/規模導向轉型成為分布式專業化、客製化導向的商業模式操作及市場應用是一個雙贏策略。台灣技術及規模不占任何優勢,但成熟、高效率製造是台灣的強項。製造業融合智能網路技術是「螞蟻雄兵變大象」形成規模經濟的策略,AI技術依託在製造業是達成規模經濟、跳脫碎片化困境的不二選擇,也是台商擺脫「供應鏈代工」束縛發展自身專業化、客製化的良策,進而推動「區域性」奇點「產業鏈分工布局」的最佳轉型良方。

許多專家學者預測2023年是經濟發展趨緩、動盪的一年,但智能技術的興起提供了轉型契機,如何謀定而後動策略性的經營這個局面攸關台灣產業未來的發展。心態決定格局,格局決定未來,在現代智能網路的世界中,「製造數位智能化、數位匯流平台化、網路智能化、經濟發展奇點化/分布化」才是王道,而積極落實智能技術在製造業才是台灣在癸卯年產業轉型的宏偉方略!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5檔投顧點將 拚金牛甩尾
千金股年底競速 大立光王者回歸 掀比價
台灣電路板產值 估破8千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