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坦穩定月收益基金 長期績效穩

擺脫通膨猛獸,2023年股債市齊揚,境內外基金也繳出亮麗成績單,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2023全年境外基金約有一成的規模成長,其中以平衡型基金成長兩成最具人氣,而境內基金在2023年則是ETF當道的一年,其中尤以訴求配息的債券型與股息型ETF聲量最高,顯見台灣投資人對於高配息的熱衷與對資產配置的需求殷切。

在台灣核備的境外基金中,具資產配置概念的平衡混合型基金共有25檔,但聚焦收益型標的與策略卻不多,主要有富蘭克林穩定月收益基金、聯博全球多元收益基金與施羅德環球股債收息基金,這三檔基金目前都偏向於債六股四的配置,股票的產業布局也較偏好優質股利股,以追求較高與穩定的息收來源。就長期績效來看,富蘭克林穩定月收益基金近三年與五年報酬率在24%~25%左右,且考量波動風險後的夏普值也有0.29,皆表現突出。

理財達人分析,富蘭克林穩定月收益基金配置策略彈性靈活,雖然近一年配置偏好債券,但回顧疫情爆發後的2021年,其股票配置曾高達逾7成,準確掌握疫後經濟強勁復甦的行情,凸顯資產配置的靈活彈性。這檔基金債券配置,除廣納高品質投資級債與較高收益的非投資級債,在存續期的調整上也相當靈活,從2021年底的不到3年,逐步提高至目前約5年左右,當中也酌量配置目前熱門的20年期與30年期長債,以鎖住升息後較高與較長時間的穩定息收機會,提升基金長期配息的穩定性,同時有殖利率下滑時的資本利得機會。

國內ETF規模在去年大幅成長逾6成,其中搶占降息機會的債券型ETF與高股息ETF最受投資人追捧,但目前ETF多採季配息,對有現金流規劃需求早,月配息型的基金提供更高的資金規劃彈性。

ETF多屬單一資產類型,投資人需自行配置,容易因此忽略資產配置,導致過度集中的風險,平衡型基金有專業投資團隊因應市場變化自動對焦,將可輕鬆解決資產配置的不足。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三利多助攻 台積電再展雄風
全球伺服器出貨升溫 TrendForce:明年看增5%
投信拚作帳 五檔最愛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