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棄教書去創業,如今在上海金山打造「大善大美」的文化新境界

30歲前的競衡集團執行董事張簡珍,曾夢想自己在攻讀法律博士學成後回臺灣教書、與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指導教授一起寫書,因緣際會卻在18年前和夫婿詹益林至上海開展事業。 

好學、愛書的她,當時就想著如何把臺灣一流的人文軟實力帶到上海,如今她終於夢想成真,攜手《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共同舉辦「第一屆上海遠見文化高峰會:文化新傳承創意新境界」,致力在上海金山打造「大善大美」的《遠見人文生活》。

對文化瘋狂熱愛的傑出女性

擔任峰會主題演講的散文大家余秋雨曾評價張簡珍是「傑出和瘋狂的女性」。正因為對文化的瘋狂與熱愛,她和先生、競衡集團董事長詹益森,全力支持第一屆「上海遠見文化高峰會」與為新時代定義美學風格的《遠見人文生活(Books, Talks and Beyond)》,落腳上海金山,順利啟動。

圖/《遠見人文生活》是閱讀的綠洲

“Books, Talks and Beyond”是“遠見人文生活”倡議的生活風格,傳遞了對文化的態度與價值。

余秋雨曾說:「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共同體。它通過積累和引導,創建了集體人格。」

何謂文化?余秋雨:遠見天下

在上海金山,身處於豐沛的文化場域,余秋雨進一步延伸指出,若有人問,何謂文化?他會回答:「遠見天下。」

余秋雨指出,「遠見」就是對於時間有超前的判斷,由於在時間上超越尋常,空間上自然也同步超越尋常,空間上超越尋常就叫「天下」。他強調,此岸是「遠見天下」,彼岸是「大善大美」,這樣文化才完整。

圖/右至左為競衡集團執行董事張簡珍、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競衡集團董事長詹益森

在臺北的《93巷人文空間》,是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於2000年落實在內心的一個嚮往:

——在東方居住的城市,有一個小小的店:有書、有咖啡、有知識份子進出、有人文氣息彌漫、有進步觀念激蕩。

高希均說,擁有小書店多的城市,遠比擁有大銀行多的城市更富有,臺北松江路93三巷出現的人文空間,變成了臺北人值得驕傲的地標。

大善大美的實踐

只有大美,只有大善,才能超越文化、地域、隔閡。如今,透過張簡珍的支持,高希均幼時成長的上海金山,也出現了充滿人文氣質的《遠見人文生活》。

大善大美,不只是結果,更是一個歷經實踐的過程。在上海金山的《遠見人文生活》,是設計大師姚仁祿先生親自設計參與;是張簡珍的親力親為,全力投入,使《遠見人文生活》展現了無法抗拒的魅力。

圖/《遠見人文生活》是心靈的海洋

在現場,處處可見細緻與巧思的設計,讓人立刻感受到高希均筆下的心靈富足:

•一牆書比一壁精品更引人入勝。

•生活的樂趣是一本書、一杯咖啡、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

•生活的豐富來自閱讀、學習、參與、分享。

文化之美、藝術之真

俄國的哲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藝術來源於生活。」,為呈現文化的真善美,詹益森和張簡珍特別邀請峰會演講者:世界級藝術大師朱銘展出「人間系列」作品,做為慶祝《遠見人文生活》落成的大禮。

圖/上海金山區“遠見人文生活”,正展出世界級藝術大師朱銘人間系列”作品

朱銘大師的藝術品,就在上海金山金水湖畔的競衡88廣場,以自在、自為的人生姿態,呈現出文化之美、藝術之真。

圖/王力行對話朱銘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王力行認為,夢想永遠是帶動人生起飛的力量。她眼中「八零後」的朱銘、白先勇、高希均,迄今仍持續追夢與奮鬥,正是作為文化人終極一生的追求。

創作一直是人生路上的修行,朱銘說:「形容高山是一種,藝術比登高山還要難,登高山用腳登,藝術是用心登的。」

共創中華文復興之路

文學大師白先勇傾力推動昆曲,他期待600年的古老的劇種,重放光芒,復興起來,重新結合傳統和現代,賦予新的生命,也將是中華民族21世紀的一場文藝復興。

圖/張簡珍致力在上海金山打造「大善大美」的文化新境界

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到的人,決定了一個人的視野,也構成了一個人的格局。

出身臺灣高雄世家的張簡珍,既能掌握重點,也能關注細節,既有美感與品味,也能堅持紀律與執行力。

高希均稱讚張簡珍是位以科技進入人文心、用本土走向世界觀、從兩岸發展中華情、在財富舞臺奉獻愛和關懷的遠見領袖,

視野決定了格局,有遠見才有大格局也是社會需要大格局的思考者。高希均心目中的大格局的思考者,需要具備的四種特質,包括:

•全球佈局的視野與策略、

•意氣風發的生命力、

•泱泱大國的做人風範、

•為下一代子孫永續發展的思慮。

在這個充滿人文氛圍的金山玉水之地,也將是推動進步觀念、中華文藝復興的場域,需要孕育大格局者,彼此相互鼓舞、分享及共同參與。

圖/競衡集團執行董事張簡珍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