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金融》陸電動車遭歐盟加徵最高38.1%關稅 業界看法、影響大解析

【時報-台北電】歐盟擬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17.4%~38.1%臨時反補貼關稅,引發中國工商界反彈,批評其雙重標準,嚴重破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國行業企業將以法律在世貿規則下捍衛合法權益。

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代表中國工商界呼籲歐方切實遵守世貿組織(WTO)規則,立即取消對中電動汽車反補貼徵稅措施。中歐電動汽車行業合作前景廣闊,中歐業界應加強交流合作,通過磋商對話化解糾紛矛盾,通過互利共贏助力節能減排,通過融合發展實現綠色發展目標。

中國工商界反批,在歐盟電動汽車行業未遭受任何損害,也未主動申請調查,並多次表示反對情況下,歐委會依然一意孤行採取徵稅措施。與此同時,歐盟向其電動汽車和電池行業提供大量補貼,這是典型的雙重標准。中國行業企業將堅決拿起法律武器,在世貿組織規則項下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華爾街見聞報導,這次歐盟徵收的反補貼關稅,稅率之高也超過外界預期。調研機構Rhodium此前預估,歐盟將要徵收的稅率不會超過19%。然而,現在歐盟卻大動作徵收更高的關稅,原因之一可能是認為即使在高關稅下,中國車企出口歐洲仍有利可圖。Rhodium的報告中就指出,即使徵收30%關稅,比亞迪的Seal U仍有約15%的利潤,相當於每輛車可獲得6,300元歐元的利潤。

目前歐盟對所有的進口車都徵收10%的關稅,在此基礎上,對中國電動車企加徵反補貼關稅,比亞迪為17.4%、吉利汽車為20%、上汽集團為38.1%,等於這些企業合計要繳納的關稅分別達到27.4%、30%以及48.1%。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分析報告指出,如果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20%的關稅,則中國電動車進口量將減少4分之1,約12.5萬輛,相關的貿易損失高達近40億美元;此外,一但中國進口車量減少,歐洲電動車價格恐會上漲,導致消費者購車成本上升,也不利於歐洲向電動車的轉型。(新聞來源:工商即時 楊晴安 陳彥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