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業》復甦有影 互聯網大咖紛發債

【時報-台北電】隨著陸港股市谷底反彈、中概股公司重回國際資本懷抱,京東與阿里巴巴兩家大陸互聯網重量級企業也先後宣布將發行可轉換債券,藉以充實企業資本。市場預估,美團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料將同步跟進。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京東率先在21日拋出發行可轉債的計畫,擬發售15億美元、2029年到期的可轉換優先票據,該票據年利率為0.25%。

若行使超額配售權,發行規模將可再擴大2.25億美元,即17.25億美元。募集資金將用於回購、海外業務拓展、完善供應鏈網路、補充流動資金等。

隨後23日晚間,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公告稱,擬發行總額為45億美元、於2031年到期的可轉換優先票據。據悉,本次可轉換優先票據年息為0.25%到0.75%,期限為七年,前五年不可贖回。

業內人士指出,可轉換優先票據是一種兼具債券和股票特性的金融工具,投資者在持有期間可以獲得固定的利息收入,同時擁有在特定條件下將票據轉換為發行公司股票的權利。

專家分析,京東和阿里之所以選在此時發行可轉債,與當前港股流動性狀況繼續提升息息相關。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發行可轉債的融資成本比一般普通債券要低,正可滿足業務拓展的資金需求。

此外,發行可轉債亦可提升股票的多重流動性,優化資本結構,進一步提高企業財務靈活性等。市場預計後續美團、騰訊等公司也將跟進發行類似可轉債。

不過,兩家公司公布發行可轉債公告之後,股價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阿里港股23日下跌5.24%,24日續跌0.64%。京東港股自21日起連跌四日,累計下跌12.57%。

廣告

值得關注的是,阿里公告的可轉換票據優先初始轉換價格為105.04美元,較24日阿里美股收盤價81.26美元高出近3成的溢價,代表阿里相當看好自家股票的長線上漲趨勢,釋出強烈的利多訊號。

報導引述分析師指出,阿里現金充足、財務狀況穩健,發行可轉換債券是「用聰明的方式發展自己」。該人士還指出,蘋果、亞馬遜等全球科技巨頭公司也都採用同樣方式。

截至2023年底,阿里整體資產負債率為37.3%,遠低於同期亞馬遜的61.8%及蘋果的79%。這對股東是利多,也意味阿里對價值提升充滿信心。(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欣/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