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探搜-美元跌勢未歇 Q4檢視翻轉信號

近期影響國際匯市的主要驅動力為全球各大央行的貨幣政策態度,由於歐洲和英國的通膨壓力明顯高於美國,尤其是英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核心CPI年增率分別高達8.7%、7.1%,使得隔夜指數交換利率顯示,歐洲央行(ECB)和英國央行距離終點利率分別還有2碼和4~5碼的升息幅度。而美國聯準會(Fed)公布的6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紀錄雖顯示,大多數Fed官員傾向還有2碼的升息空間,並於6月FOMC會議後至今頻頻釋出鷹派言論,但市場顯然更相信,7月例會(25~26日)為美國此波升息周期的最後一次加息。

即便是美國在7月首周公布了超預期強勁的6月ISM非製造業指數,自前值50.3彈升至53.9,再次顯示強韌的服務業支撐著美國經濟,但仍僅將市場對於Fed於7月升息1碼後,累計至11月再升息的機率推升至約50%。而在6月低於預期的非農新增就業人數、CPI和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等數據公布後,市場對於Fed在7月之後的升息預期大幅降低,導致美元指數應聲走貶,創去年11月以來最大跌幅。

■美元第三季走弱機率較高

通膨降溫和緊俏的勞動市場出現鬆動是造成近期美元走弱的主要經濟指標,不僅逆轉了6月中旬以來Fed理事鷹派聲明所帶來的美元走揚趨勢,甚至讓美元指數跌至去年第二季的低點。而當前美元相對於其他主要國際貨幣被嚴重高估,以美元相對於其他G10貨幣的購買力平價計算約高估了20~30%。美元昂貴的主因在於美元相對其他貨幣的利差擴大與避險需求,因此當這兩個因子減退之時,將使得美元評價降低。

廣告

在通膨方面,除能源價格持續回落為美國6月CPI年增率大幅降至3%的主要貢獻外,一直維持在高檔的住房通膨終於在6月反轉下降至去年11月以來新低,也讓Fed更加重視、影響貨幣政策的核心CPI年增率降至4.8%,為2021年下半年以來的低點。預期後續住房通膨也將接棒核心商品通膨,成為下半年整體核心通膨下降的主力,意味著美國通膨壓力將逐漸和緩。

在勞動市場方面,6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為20.9萬人,雖仍維持在20萬人的門檻之上,但低於市場預期的新增22.5萬人,且前兩個月的數據合計下修11萬人,反映整體勞動市場正逐漸降溫,但不至於陷入衰退。勞動市場降溫和通膨壓力減輕有助於降低Fed7月升息1碼之後的再升息意圖,因此美元相對其他主要貨幣利差縮減是美元走弱的主因之一。而通膨降溫提高家戶部門的實質可支配所得,進而激勵消費增長,支撐美國經濟今年不至於陷入衰退,這是美元走弱的另一主因。

此外,在中國間諜氣球事件過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財政部長葉倫分別於6、7月相繼訪中,雖無助於中美分歧的實質改善,但至少重建聯繫也象徵著中美衝突緩和,短期內地緣政治風險降低,亦減少投資人對於美元的避險需求。

■美歐經濟年底恐衰退,

美元有機會反彈

整體而言,預期美元第三季將呈現走弱格局,但於第四季重新檢視美國衰退風險和歐洲經濟基本面問題。美國通膨降溫除有助於提升民眾的實質購買力之外,也將推升實質利率上揚。隨著實質利率進入限制企業營運階段,對於美國的經濟衝擊並非是家戶部門直接受到影響,而是透過企業減少投資與雇用讓美國失業增加,進而讓美國衰退機率提高,預期可能將在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發生,屆時必須留意美元的避險需求提高。

另外,有鑑於歐洲的經濟韌性不如美國、歐洲民間槓桿(leverage)程度高於美國,且固定利率房貸比重低於美國,加上歐元區內各國表現差異化大,德國通膨仍高達6.4%,但西班牙通膨已降至1.59%,義大利通膨也加速下降,因此ECB的大幅升息在第四季可能會帶來境內其他國家經濟衰退的風險,使得歐元因過度升息而在第四季反轉走弱,從而推升美元表現。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美復甦太強 反衝擊全球經濟
外資期現貨 由空翻多
全球伺服器出貨升溫 TrendForce:明年看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