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拚接軌 保費增加不易

上兆元新契約保費短期內難再見。壽險業剩下一年多要接軌負債會計IFRS17及新清償能力制度ICS,正努力商品轉型,各壽險力拼拉高分期繳、保障型、投資型保單銷量,與相對較保守的利變或分紅保單,難再現過去躉繳儲蓄險高利吸金的戰績。

為了接軌後能有高資本適足率、且降低增資壓力,各壽險積極累積CSM(合約服務邊際利潤),躉繳或高利的儲蓄險保單,CSM多半不高,甚至可能賠錢,壽險公司賣太多,保費雖好看,但增資壓力就隨之而來。

壽險新契約保費在2021年達1兆480億元後就一路下滑,2022年僅剩7,730億元,去年更不到7,000億元、僅6,714億元,今年前四月2,392億元、年增13%,若趨勢未變,預期今年可望超過去年,但難回到2021年上兆元水準。

壽險業目前積極進行商品組合轉型,隨著接軌時間越來越近,各壽險公司積極推動意外險、醫療險等保障型保單,同時轉向高保障分期繳商品,這類保單因保費相對低,且少躉繳後,一次性大筆的新契約保費不高,但這類保單的CSM(合約服務邊際)較高,有助於壽險業在接軌後可不用增資太多金額。

國泰人壽表示,今年優先目標是累積CSM,第一季已有約240億元~250億元水準,相較去年第一季180億元~190億元,年增有3成,預期今年可順利達成內部CSM的目標。

富邦人壽今年主推分紅保單有成,雖犧牲短期的新契約價值(VNB),但考量2026年接軌ICS時,分紅保單在ICS下資本計提比利變型保單低,利潤也比較平穩,因此基於未來接軌,將繼續推行分紅保單,今年首季富壽CSM已超過100億元,預期全年會超過400億元。

目前大型壽險公司內部多訂有CSM目標,據了解,富邦人壽內部有訂定一年400億元目標;國泰人壽估1年會有約700億元水準;新光人壽每年設300億元目標,預期到2026年接軌前可累計到1,000億元~1,500億元。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大成大手筆 大陸蚌埠建新廠
台灣電路板產值 估破8千億
衍生性商品成交確認平台明年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