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資料超過3.2萬多筆!國科會:要確保「使用合法合理」並兼顧個資安全

國科會11日舉辦「開放資料集平台使用者研討會」,邀請公私部門、產官學研界分享資料服務及應用成果,3.2萬多筆的多元領域資料,除了要顧及個資保障及國安之外,同時也要確保「台灣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在資料使用上,都是合法、合理且安全。

國科會舉辦開放資料集平台使用者研討會。圖/國科會提供
國科會舉辦開放資料集平台使用者研討會。圖/國科會提供

國科會於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建置的資料集平台,收錄來自公私部門有關環境、疫情、交通影像、衛星影像等多元領域資料集共3.2萬多項,並提供資料及運算資源服務。

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表示,資料開放利用的同時,也要顧及個人資料、核心科技、國家機密、營業祕密及智財權等的保護,並重視資訊安全維護,才能確保資料從蒐集、處理、利用到共享等資料生命週期各個階段,「都是合法、合理且安全」,以資料治理讓科技發展與資料保護之間能形成健全的良性循環,壯大資料在科技研發的效益。

以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建立的「TCCIP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為例,為了確保科學資料以合適的方式對外服務,將資料依照不確定性與應用程度,分為開放資料、限制開放資料、進階資料及測試資料等4級,並以資料管理計畫(Data Management Plan, DMP)界定資料生命週期各階段的管理作為,經過層層檢核才對外提供。

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圖/國科會提供
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圖/國科會提供

國科會也舉例,在颱風洪水預警方面,可結合地文空間資料、歷史水文觀測資料,以及以物聯網前瞻技術所獲得的即時感知數據,透過淹水模型演算,大幅提升雨量預報的可靠度,並讓水情的監測、傳輸與應用更為及時,減少災害損失。

廣告

在農業領域中,國科會指出,運用開放的氣象站觀測及預報資料,結合農業場域內的人類行為紀錄、環境感測器資料等,可開發農作物生長預測模型,對可能的風險主動提供警示。

在醫療領域中,以傳染病地圖、死因地圖、癌症地圖、急診資訊整合平台等網站資訊,加上口腔品質與醫療資源可近性的分析研究,展現開放資料的運用成為促進國人健康的好幫手。

至於在地震防災應用中,國科會表示,可運用區域地震觀測網,偵測地震震央、規模,反推各地區預估震度以及AI現地型地震預警,偵測地震P波、運用AI模式,預估該地區預估震度,透過強烈震波前的地震速報,使民眾能夠把握黃金十秒,生命及財產的損失。

(審核:呂俊儀)

延伸閱讀

科技部改制為「新國科會」!首任主委吳政忠:明年科技預算增加8%

台灣第二顆自製衛星!「獵風者衛星」組裝完成 明年Q1發射上太空

「電力供需必然有偶發情況!」經濟部:已考慮極端炎熱天氣問題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楊絡懸:專訪過台積電董娘張淑芬的藝術公益、側寫過英國前首相梅伊的政經脈動。相信不論是企業大老闆、小人物或社會角落,都有值得被記錄的故事,期盼透過深度和廣度的觀察力,帶來最宏觀的專業報導。

  • Yahoo股市App下載:即時看盤、到價通知、最新盤勢與財經新聞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