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落實氣候金融 加速淨零轉型

李長庚 圖/本報資料庫
李長庚 圖/本報資料庫

要加速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公私協力的金融模式將是解方。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認為,台灣在產業發展程度相對高,但金融與公私夥伴關係,有待摸索出一個好的模式,並且能否透過跨領域整合及建立一致標準,往商業化擴展模式邁進,將是達成淨零轉型路程上低風險的解方。

李長庚表示,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危機,是全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技術,到數位化、智慧化引領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如今在邁向淨零轉型發展上,也需來一場「氣候工業革命」、「自然工業革命」,才能促成能源、循環經濟、自然解方、科技應用等領域結構性與系統性轉型。改變勢必對既有經濟結構與社會分配帶來衝擊,如何打造公正轉型機制亦是課題之一。

全球有超過70%的電力成長需求高度集中於亞洲,預期在明 (2025)年,亞洲將消耗全球半數的電力。高碳排產業雖佔亞洲超過4成GDP,該產業就業人口同樣超過4成,種種風險使亞洲在公正低碳轉型的道路上面臨巨大挑戰,需要透過完善的氣候金融環境,提高轉型誘因,讓轉型行動更具投資可行性。目前亞洲氣候資金仍多仰賴公部門資金,這也使實現2030年前全球達到每年9兆美元的水準更具挑戰。

李長庚指出,金融跟公私夥伴關係有待摸索出一個好的模式,他今年參與COP29,跑了眾多場次與論壇,國際上機構都很認真在推動混合金融(blended finance),但到目前來講,都還是規模比較小,難以大規模量化;其次是目前在民間資本投入上,還沒有看到比較好的機制。較常見是由政府與NGO捐贈的款項做為基本,如何找到好的案源,引進私人資本參與,過程中關鍵是讓風險降低、提高成功率,要達到標準化、規模化,還需要一段時間摸索。

針對國內,李長庚認為,台灣產業發展程度相對較高,國內也有碳權交易所,在巴黎協定6.4條通過後,將可能為台灣產業碳交易、相關金融商品創新等帶來新的機會。未來值得思考的是,如何透過金融的力量,在氣候變遷環節上造成更大的影響力,並在金融機構能永續穩定經營的前提下投入資金。

近年「金融」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上越來越重要,如今年COP29就被稱為「金融COP」,顯見金融機制在落實氣候目標的關鍵作用。李長庚說,如今全球越發重視金融業如何有效的支持氣候韌性相關專案,關鍵是跨領域整合及多元融資途徑,將每一份資源放到正確的位置,針對不同專案對應不同風險偏好、規模的資金,也就是媒合資金的供需者,亦需找到了解問題、商業模式與技術的人,才有機會讓氣候金融解決方案落實,甚至往商業化的擴展模式邁進。

除將資源放在正確的位置外,亦可透過創新金融模式與工具找到合適的資金。李長庚觀察到,目前已有「混合金融、轉型金融、影響力投資、績效給付(pay for success)債券」等多元創新金融模式,皆有不錯的進展,有助於建立市場信心,金融機構可善用創新金融模式與工具加速學習,更能了解風險,才有機會為永續轉型投入更多的資金。

李長庚最後以網路流行用語「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喜歡的樣子」來比喻,他說,投入氣候解方的每一分錢並沒有不見,而是變成更美好的永續未來,呼籲更多企業與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及加速行動,唯有世界團結,才能為永續創造更具深遠的影響力,相信藉由國內外產官學界共同努力,透過公私協力模式,就能匯聚成一股改變環境、促進淨零轉型的正向力量,攜手邁向2050淨零的美好願景。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豪宅、第三戶房貸 調高利率地板價
台泥認購飛宏私募 攻儲能
15檔投顧點將 拚金牛甩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