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百大集團今年獲利再創高 CRIF憂:「去台化」恐極盛而衰

CRIF中華徵信所今(8)日發布最新2022年版「台灣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幾乎是全球「疫情經濟」效益的最大獲益者,不僅締造台灣史上首度百大集團零虧損歷史新頁,資產、營收、獲利等創9大紀錄站上歷史巔峰,估今年獲利再創新高。但同時,CRIF也憂心「極盛而衰」,提出「供應鏈去台化」、慢性經濟衰退等三大隱憂。

CRIF中華徵信所表示,2021年全球經濟大反撲,100大集團受惠於全球持續加大轉單給台灣的力道,台灣幾乎是全球「疫情經濟」效益的最大獲益者,百大集團自然也成為最大贏家。不僅締造台灣百大集團史上首度零虧損集團的歷史新頁,營運績效更創下包括9大歷史新高,創造百大集團營運巔峰。

百大集團創9大歷史新高

9大紀錄包括百大集團分子企業國內、國外創新高;資產總額年增一成達131.9兆元、營收總額35兆元皆創新高;年度稅後純益3.76兆元,超越前二年獲利總和亦創新高;稅後總額成長率85.7%,此外平均純益率、平均資產報酬率及平均淨值報酬率也分別創下16.51%、6.41%、15.32%的歷史新高。獲利前4大族群集中於資訊科技製造集團、金融集團、航運集團及塑化集團。

需提防由盛而衰

CRIF指出,雖然百大集團在2021年創下9大歷史新高,2022年上半年稅後純益維持成長的情形下,不排除2022年百大集團的稅後純益總額可望再創歷史新高。不過在俄烏戰爭持續,以及美國為降低通貨膨脹而強烈升息,加上持續性的在半導體產業制裁中國大陸的情形下,2023年全球步入經濟衰退的機率很高。百大集團必須提防「疫情經濟」由「極盛而衰」的衝擊。

CRIF提出三大警示趨勢

百大集團固然在2021年步上營運巔峰,不過CRIF也對百大集團提出三個警示趨勢:

一是不要輕看「慢性經濟衰退」的威力。

疫情經濟來的快也去的快。被疫情壓抑報復性消費激情被滿足,市場需求下滑,「疫情經濟」已宣告結束。全球都在期待明年中美元停止升息,甚或轉為降息,全球經濟就會重新翻轉向上。

但中華徵信所認為,抱持這種想法則忽略了俄羅斯在俄烏戰爭持續效應,以及美國制裁中國大陸半導體和中國大陸防疫「清零政策」,造成這兩大國經濟下行對全球經濟的殺傷力,經濟衰退的速度初期比想像慢,看似威脅也遠低於2008年的金融海嘯,由於它背後夾雜的國際政、經複雜性遠超過金融海嘯,所形成「慢性經濟衰退」,未必是各國央行貨幣政策手段能夠解決的,並可能將經濟衰退的時間拉長。

二是審慎迎接景氣寒冬。

對百大集團來說,經歷疫情榮景之後,全球經濟放緩,也形成一個新的營運壓力,不僅要調節庫存、減少支出、做好財務控管,更要有正面積極因應策略,迎接一個景氣寒冬。

三是「供應鏈去台化」隱憂

第三是以核心技術、本土產能、產業話語權三個關鍵要素,鞏固台灣諸多戰略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不可被替代性」。

過去五年百大集團國內子企業增加330家,尤其是2019年開始,國內分子企業增加家數都遠高於海外投資及中國大陸投資,顯示百大集團對於國內投資的信心增強,願意優先在國內加碼投資,因而對台灣就業貢獻很大。

CRIF認為,百大集團雖然必須與全球供應鏈緊密結合,但面對「供應鏈去台化」隱憂,必須以核心技術作為產業話語權的籌碼,嚴守台灣投資優先、台灣生產優先的原則,避免台灣先進製造業因過多海外投資,喪失本土優勢。台灣既朝向供應鏈「不可被替代」的夥伴目標邁進,我們應在創新中與供應鏈共同成長,相信這也是台灣產業的價值所在。

延伸閱讀

華碩攜手台大成立加速器 鎖定「電動車應用、綠色科技、遊戲化體驗」

鴻海MIH發布Project X計畫!「3人座電動車2023年底亮相」

跌怕了!10月台股有交易戶數大減34.7萬戶 當沖戶跌破8.4萬戶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葉憶如:22年財經主流媒體資歷,從2000年Web1.0泡沫化到Meta元宇宙Web3.0,見證台灣大小企業集團興衰史,歷經國際5次金融危機。認為金融即生活,無所不在,再難的理財知識要淺白的說。無論老小都該理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