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慧醫療管制多 施振榮:應與產業發展並重「腦袋該轉一下」

宏碁(2353)集團創辦人施振榮28日出席「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招商暨人才與技術媒合會」生醫產業趨勢論壇。他指出,電子醫材與人工智慧是未來大趨勢,台灣應積極推動醫界與電子領域人才跨域合作,合力迎接智慧醫療全球化新契機。並提到發展智慧醫療,政府應該要有政策助攻,但現在管制多,「腦袋應該轉換一下」與產業發展並重。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認為,台灣發展智慧醫療,應積極推動醫界與電子領域人才跨域合作。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認為,台灣發展智慧醫療,應積極推動醫界與電子領域人才跨域合作。圖/記者呂俊儀攝

施振榮表示,台灣擁有最優秀的醫界人才,加上已在國際勝出的電子領域人才,未來電子醫材及智慧醫療都是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兩組人才正可跨域合作迎接智慧醫療產業全球化的新契機,為社會創造更高的新價值,也對全人類做出更多貢獻。

施振榮說,自己退休已經18年,退休後的使命之一,就是提出台灣要使醫療服務成為產業的倡議,同時積極推動醫療國際化,讓它能創造出應有的價值,同時也要「讓醫師睡覺也能賺錢」,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透過分身創造價值而賺錢),而推動這一切都是秉持王道信念,希望與大家共創價值且利益平衡。

他也透過自己提出的新微笑曲線說明,要以用戶體驗為終、以現有/有限資源如何共享為始,並採用設計思考,研發並探索新商業模式,落實體驗經濟及共享經濟,思維翻轉在先、機制翻轉配合行為才能翻轉落實。

並點出,台灣發展醫療產業優勢,在於醫護人才水準高,且全民健保制度領先國際,加上具有許多生醫及電子之優秀人才,臨床實驗環境好等等優勢,有最好的性價比。

後排左起:羅氏大藥廠總經理Girish Mulye、默克醫療保健事業體台灣暨香港澳門總經理余文慧、台灣安進總經理李宜真、台灣阿斯特捷利康總裁Claudio Longo;前排左起: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前副總統陳建仁院士、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生技中心董事長涂醒哲。
後排左起:羅氏大藥廠總經理Girish Mulye、默克醫療保健事業體台灣暨香港澳門總經理余文慧、台灣安進總經理李宜真、台灣阿斯特捷利康總裁Claudio Longo;前排左起: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前副總統陳建仁院士、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生技中心董事長涂醒哲。圖/記者呂俊儀攝

面對未來的挑戰,施振榮建議,台灣在智慧醫療領域的戰略布局,首先需要有政府政策助攻,「原來都是在管制,腦袋應該要轉換一下」,諸如衛福部要有新思維,應以管制與產業發展並重,同時加速 TFDA的時效,健全遠距醫療法規,並且讓健保給付TFDA核准的智慧醫材,以及國健署採用TFDA核准的智慧醫材來提升國民健康。

廣告

他並表示,台灣隱形冠軍很多,B2B很強,但智慧醫療產業的發展策略可B2B、B2C 並重,初期先以B2B為主,長期則持續強化在B2B2C、B2C的布局,並導入設計思考,掌握需求與獲利契機,至於產業生態經營及國家形象的形塑則要從長計。

最後,施振榮指出,人才不足會影響未來的發展,也會讓台灣在國際上能發揮的影響力受到限制,尤其未來台灣醫療服務如果能夠朝產業化及國際化發展,台灣就要培育更多的醫療人才,相信日後將和台灣的ICT產業一樣,能夠對國際做出更大的貢獻。

目前國內大學醫學系總招生名額涉及醫師總量管制,每年上限西醫學生約1,300人,中醫系學生約365人,主要是為了維持醫師的醫療品質及巿場的穩定性。但面對未來,施振榮建議,教育部應逐步放寬招生名額的限制,讓台灣的醫療服務朝產業化及國際化發展,建立新的能量。

此外,施振榮也從宏碁智醫發展經驗為例,如人工智慧醫療診斷產品開發與落地流程,從AI模型開發,到產品開發與取證,目前公司已經進入產品落地階段,完成品牌經營,準備拓展產品到海外市場。

而對於進入國際後的挑戰與如何克服,他強調,應以創新、聯想打造國家形象與品牌形象,尤其生醫產品風險高、時間長,應抱持熱忱、信心、氣要長,而公司發展初期常因只有單一產品,管銷費用高,他建議應多創新產品與多元產品,並將研製代工(ODM)與自主品牌(OEM)分開專注經營。(審核:葉憶如)

延伸閱讀

台灣下一波經濟發展解方 施振榮:以內需帶動外銷

華碩、NVIDIA助國衛院造超級電腦 施崇棠:盼對疫苗、新藥開發有貢獻

疫情催化生技熱度 生技中心:2技術將技轉、Q3規劃20億創投基金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呂俊儀:資深財經媒體工作者,曾任採訪團隊主管,專訪過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歷經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記者會等大事件,堅持產出最專業、富有洞見的新聞。

  • Yahoo股市App下載:即時看盤、到價通知、最新盤勢與財經新聞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