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不是喊口號就有用!」台泥、亞泥籲放寬法規 加速低碳產品發展
台灣營建研究院及台灣循環經濟學會19日舉辦「台灣循環永續,水泥邁向淨零論壇」,盼落實產業永續循環,並邁向淨零的發展策略。「水泥雙雄」台泥、亞泥在會中強調,建議政府加速國家規範與相關法規的修訂,包括放寬水泥摻料規定,落實碳稅和碳足跡盤查等作為。
水泥產業因製程特性,能源使用與碳排放量較高,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全球排放量的7%,因此,全球水泥與混凝土協會(GCCA)提出2050年水泥和混凝土產業的淨零排放路徑圖,承諾在10年內將混凝土碳排量減少25%,並規劃全生命週期實現淨零碳排所欲達成的里程碑及策略,使得2050可以實現淨零。
亞泥副總經理暨總廠長張志鵬表示,要導入循環經濟環境,主要分作3大重點,如使用替代燃料和原料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減少開採天然原料和燃料耗用需求,以及為政府、產業解決廢棄物處理問題。
以水泥製程為例,張志鵬說,水泥再利用各類型廢棄物優勢,包括溫度高、攪拌力強、滯留時間長,有這些優勢基礎,廢棄物調配成水泥可處理量就大、種類多且安全,最重要的是無需二次處理燃燒灰渣。
不過,台灣水泥業減碳發展慢,也與法規有關。張志鵬建議,政府應帶頭使用低碳水泥,公共工程採購政策應鼓勵使用低碳水泥;施工綱要規範目前規定混凝土使用水硬性混合水泥時,不得再添加其他礦物摻料等內容,應加以檢討,取消不利低碳產品摻料的規定。
為加速低碳水泥的推廣,張志鵬認為,不利於低碳水泥的稅制應迅速予以調整,例如,一般較高排碳的卜特蘭水泥貨物稅為每噸320元,而其他低熟料占比的墁砌水泥、混合水泥貨物稅440元,反而較高,實不利低碳水泥的推廣,因此應調降低碳水泥貨物稅。
台泥副總經理王建全表示,水泥的工藝製程已到極限,台泥的熱效率已是亞洲第一,並勝過歐洲和日本的水泥公司,但排碳之所以高,是因為仍受到標準規範和使用限制;在2050淨零碳排的過程中,所有減碳都必須符合「經濟可行性」和「市場接受度」,若缺少任一條件,產品再怎麼減碳都沒用。
「減碳不是喊口號就有用!」王建全以非洲水泥廠為例,台泥使用新型膠合材「鍛燒黏土」,是傳統排碳量的40至50%,但台灣卻沒有材料可以使用,也沒有替代材料,所以必須因地制宜,若台灣進口替代燃料,就可能因運輸而產生更多碳排。
王建全指出,減碳行動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儘管水泥業是台灣前十大排碳產業,仍需要改善相關法規及製程技術,如水泥國家標準CNS 61規定,卜特蘭水泥總添加物含量須小於5%,直到2021年修訂含量限制已放寬到10%。不過,就算有再先進的配料配方,也因為有10%比例上限,導致減碳量有限。
台灣營建研究院院長暨台灣循環經濟學會理事長呂良正認為,提高替代原料與燃料比率,是水泥產業減碳的大方向;台灣水泥業可參考國際上的熟料、水泥、混凝土、營建、碳化等「5C策略」,同時協助產業加速提升碳捕捉、利用與封存的效益,並推動再生粒料的認證與使用推廣。
(審核:呂俊儀)
延伸閱讀
全球碳排放「8%來自旅遊」!台泥再出永續新招:花蓮DAKA發起減碳行動
【開箱台泥充電站2】張安平:「關鍵技術」要在地化!儲能讓綠電供應更穩定
亞泥擴大綠能版圖!旗下嘉惠積極找地 拚「三期天然氣電廠」2027年商轉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楊絡懸:專訪過台積電董娘張淑芬的藝術公益、側寫過英國前首相梅伊的政經脈動。相信不論是企業大老闆、小人物或社會角落,都有值得被記錄的故事,期盼透過深度和廣度的觀察力,帶來最宏觀的專業報導。
Yahoo股市App下載:即時看盤、到價通知、最新盤勢與財經新聞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