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化6月每日油品煉量提升至50萬桶,台塑、台化Q2營收優於Q1

【財訊快報/記者巫彩蓮報導】俄烏戰爭衝擊到俄國原油出口,國際油價全年均價維持百美元,台塑化(6505)煉油事業出口受惠程度最大,每天油品煉量將由5月48萬桶緩步提升到6月50萬桶以上,第二季獲利可望較第一季成長,通膨影響終端消費力道,石化業普遍生產成本墊高,台塑(1301)、台化(1326)第二季營收優於第一季,南亞(1303)的電子材料受中國大陸華東封控衝擊、EG因虧損而減產,第二季略低於第一季。 台塑化預期,今年底前歐洲每天減少俄羅斯原油進口130萬桶,全球原油供給較為緊張,短期油價穩健,惟OPEC決定將7、8月每日增產數量從43.2萬桶上調到64.8萬桶,將抑制油價漲幅,歐美市場進入夏季用油旺季,汽、柴油煉油價差擴大,6月煉油廠每日煉量增至50.9萬桶,輕油裂解廠因下游需求疲弱,石化部門平均產能利用率降至80%。

全球能源轉型,歐洲高耗能鹼氯廠因成本高漲而減產,鹼氯產品供應偏緊,下游客戶轉向亞洲購買,有利台塑相關產品銷售,第二季各產品平均價格、開工率高於第一季,本業獲利也會第一季成長。

烏俄戰引發原油、燃料煤供應斷鏈,6月布蘭特原油站上120美元,燃料煤每噸站上400美元歷史天價,通膨的壓力升高,台化認為,下游生產廠將面臨高成本、低售價的兩面夾擊,消費信心不足,品牌廠商訂單推遲,聚酯纖維及終端織機開動率低下,塑膠製品下游廠商進貨觀望,這些現象都異於往年,惟大陸疫情稍緩,6月有谷底回升的可能性。

中國大陸華東封控措施,南亞電子材料市場受供應鏈長短料影響,加上下游客戶因疫情減停產需求減少,而石化部門主力產品EG無法吸收高價乙烯成本而呈現虧損,台灣產線部份已停產,因此第二季營收不如第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