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金入市買ETF意味A股離底不遠?

中央匯金在周一(23日)宣布,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並將在未來繼續增持。
中央匯金在周一(23日)宣布,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並將在未來繼續增持。 (Aly Song / reuters)

國家隊中央匯金公司在買入四大內銀後,再宣布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並指將在未來繼續增持,這是否代表A股已離底不遠?

下載Yahoo財經APP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匯金買入內銀後再買ETF

中央匯金於今年10月11日入市買入四大內銀,工商銀行(1398.HK) (滬:601398)、農業銀行 (1288.HK) (滬:601288)、中國銀行 (3988.HK) (滬:601988)、建設銀行(0939.HK) (滬:601939)的A股股份,並指將會在未來6個月繼續增持。四大內銀A股的股價受消息刺激其後都有上升,但是其後跟大市回落,再跌就抹平升幅。

見買入內銀都未足以支撑大市,中央匯金在周一(23日)宣布,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並將在未來繼續增持。不過,內地股市昨日依然表現疲弱,上證指數仍然下跌1.47%,另深證及創業板指數,分別下跌1.51%及1.69%。上證指數近月反覆下跌,最新已連跌4日,累跌4.75%,再向下支持已是去年10月31日低位2885點。顯然中央匯金入市看來暫時未收效,需要投入更多資金。

2015年經驗:時點可參考 惟不一定已見底

匯金對上一次入市ETF為2015年7月,內地股市大幅波動期間,當時買入大量上證50、上證180和滬深300等指數的ETF。不過,回顧該段期間股市雖然短暫反彈,但要到2016年1月才在2600點水平見底。

換言之,匯金入市不代表是立即見底,但是參考過往是具指標性作用,而且要特別一提,縱使從時間點看是有參考價值,惟不代表在價格或指數點上不會再大跌。在2015年7月上證指數見過4184點,在2016年1月跌至約2638點,跌幅仍達37%。因此,不要以為匯金出手就應該是見底。若然想入市抄底A股,看來最好方法都是跟匯金買入主要A股指數,並分注採用平均成本法增持,這樣能有效分散風險。

今次A股有另一負面因素需消除,因為外資持續從A股ETF及A股流走,所以有分析指若每日入市規模不達20億元人民幣左右,難以彌補外資流走金額。
今次A股有另一負面因素需消除,因為外資持續從A股ETF及A股流走,所以有分析指若每日入市規模不達20億元人民幣左右,難以彌補外資流走金額。 (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發揮類似「平準基金」功效

匯金公司及中証金融公司由於在A股大跌時負責入市買股托市,所以被視為中國版的「平準基金」,即是對市場進行逆向操作,主要防止股市暴漲或暴跌。據中信証券指,「平準基金」規模多數在總市值約3%至6%之間,所以如果內地要設立「平準基金」或要匯金公司及中証金融公司代勞,要具備2.3萬億元至4.6萬億元左右規模。

此外,今次A股有另一負面因素需消除,因為外資持續從A股ETF及A股流走,所以有分析指若每日入市規模不達20億元人民幣左右,難以彌補外資流走金額。

至於短期在股市利好消息方面,據指中國人大將於周二(24日)批准額外發行略高於1萬億元人民幣的主權債務,當中近一半將用於水利防洪項目,其餘資金將主要用於災後重建和高標準農地建設。刺激基建支出,有望帶動經濟增長,可看看市場如何作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