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通膨+升息」兩大特性 金融股題材熱 資金簇擁
聯準會將從2022年啟動升息機制,目前環境相當有利金融股,統計國際資金流向顯示,近期國際資金明顯流向金融股基金。
美國與台灣陸續進入升息循環有利金融類股。美國聯準會點陣圖顯示多數官員預期2022年將升息三次,且台灣央行總裁日前在記者會也表示2022年很有可能把2020年3月調降的1碼升回來,可見台美升息趨勢明確。在升息的環境下,投資人可以理解為「錢的價格變貴了」,因此將有利於以錢作為商品的金融業者。
此外,由於金融股評價受其淨資產價值影響較大,經常被視為是抗通膨概念股之一,故金融股此時兼具「通膨+升息」兩大主題性。
富達表示,根據統計資金流向,金融類股轉為買超,單周買超13.3億美元,為各產業基金之冠,醫療保健與生技類股雖已連五周買超,然單周買超3.6億美元仍不若金融股基金多,反觀2021年漲幅多的科技類股基金已連兩周賣超,近周單周賣超13億美元。
法人表示,由於資金行情、類股輪動快速,因此,資金持續找漲幅少的類股,而且升息對金融股相對有利,在科技股漲多之後,即有望迎來金融股、資產類股輪動的承接商機。
法人說,美國與台灣陸續進入升息循環,投資人理解為「錢的價格變貴」,將有利於以錢作為商品的金融業者。此外,由於金融股評價受其淨資產價值影響較大,經常被視為是抗通膨概念股之一,故金融股基金和金融ETF都是可以留意的標的。
國內台股基金持有金融股比重並不高,復華投信國內股票部主管沈萬鈞表示,台灣升息期間比較長,在升息期間,金融股表現也不會太差,但台灣金融股是否有表現,主要都是看基期、看個股,殖利率高的個股在除權息時會有表現的機會。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衍生性商品成交確認平台明年上線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
基金定期定額 出現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