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大樹 2024年7月合併營收14.2億元 年增6.82%
日期: 2024 年 08 月 09日
上櫃公司:大樹 (6469)
單位:仟元
日期: 2024 年 08 月 09日
上櫃公司:大樹 (6469)
單位:仟元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華蘊涵/綜合報導投資方式百百種,如何分配才能獲利最多,成為了投資者時常糾結的問題。一名網友表示,自己有一間位於蛋黃區的出租屋,...
網路詐騙波及出版業,連書也要騙!台北市出版公會呼籲,臉書FB與IG等社群媒體近來出現大量送書廣告,盜用名人包括許多名作家,甚至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魏哲家等,號稱免費贈書1,000本、5,000本,100%都是詐騙,大多數送的是理財書,專騙小資族或退休人士。
[FTNN新聞網]記者蔡昀庭/台北報導今年第二次電價審議會將於月底舉行,會前首場工作會議已於本月5日召開,而行政院上半年追加撥補台電一千億元預算,須待立法...
【時報-台北電】近年大陸多管齊下試圖拉抬房市,卻不見明顯成效,也拖累消費及經濟復甦。近日市場盛傳,官方考慮推出下調存量房貸利率政策,對此,大陸住建部主管媒體喊話,金融部門要進一步聽取市場有益聲音,適當對邊際存量貸款利率作出調整。 日前傳出消息,大陸政府正考慮進一步下調房貸利率,允許規模人民幣38兆元的存量房貸利率尋求轉貸,以降低購房者負債壓力,提振消費。大陸官方擬分兩階段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合計將下調80個基點,第一次下調最快在數周內公布,預估首套房與二套房皆可適用。 中國房地產報7日發表「支持樓市內需,利率政策還可作為」社論,該文指出,內需從來都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房地產消費是做好總需求管理的關鍵一環,促進住房消費的關鍵是用好用足貨幣政策工具。 文章表示,對於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有聲音認為銀行體系的息差已十分低,再壓縮銀行的息差容易造成系統性風險。但基於房地產形式,「我們認為,非常時期當用非常之策」,改變市場預期,就能用時間換空間,早日走出需求不足的局面。 文章強調,持續的房地產需求不足,企業盈利會乏力,繼續投資意願不足,以及居民住房消費意願降低,會讓企業和個人對未來的住房消費信心與預期持
【時報-台北電】南亞(1303)因第三季電子材料營運動能升溫,化工營運改善,增添營運轉機,6日股價隨低接買盤進駐,止跌攀揚,終場以40.05元收盤,漲幅1.78%,成交張數14763張。其中,三大法人聯手買超3637張。股價跌破45.75元支撐,多空量能弱勢,KD值顯示超賣。 除銅價波動,電路板客戶下單保守,電子材料高頻高速材料需求穩定,高值化酚醛樹酯銷量增加,及大陸十一長假前客戶備貨需求,加上化工、聚酯、塑膠加工等營收都比去年同期成長,9月、第三季營收持穩增長。(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彭暄貽)
[NOWnews今日新聞]2024長榮航空城市觀光馬拉松「幼苗計畫-校園深耕巡迴」今年唯一離島訓練行程,昨日至今(8)日於澎湖馬公國中熱鬧登場,在澎湖縣議會副議長藍凱元、澎湖縣教育處長林長安、澎湖扶輪...
【時報-台北電】美國聯準會(Fed)9月將啟動降息循環,尤其美國小非農(ADP)數據不佳,使美國殖利率和美元同步走低。法人表示,如果依過去聯準會啟動降息循環經驗,新興市場債及美國公債二類標的表現最佳,是否會複製過去經驗值得關注。 降息循環啟動後,該投資什麼標的?成為投資人關注的新話題。「鉅亨買基金」投資研究部整理自1991年以來的數據,在此期間,美國共經歷4次首次降息,這4次利率從最高點開始降息後的股債資產表現,進行回測的結果顯示,債券資產表現最為突出,特別是新興市場債和美國公債,首次降息後的12個月內表現最佳,平均回報率分別為9.1%和7.7%。 相比之下,尤其是新興市場和已開發國家的股市,12個月後的平均回報率分別為-3.8%和-3.6%,反映風險性資產的不確定性。總體來說,首次降息後,債券的回報表現普遍優於股票。 鉅亨買基金認為,美國經濟未陷入衰退的情境下,新興市場債券、美股與已開發國家股票表現最為亮眼,皆有兩位數的回報率,分別為27.2%、21.4%和15.1%,根據目前美國公布的各項數據顯示,進入經濟衰退的機率仍低。 ?豐投信強調,依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資料數據顯示,自
台股近期走的總經面的盤,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認為,有點類似兩年前美國聯準會(Fed)開始升息的格局,美國就業數據表現應該為牽動市場的主要因子之一。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蔡明惠/台北報導房市瞬息萬變,許多賣房業者也會因應市場及銀行金流狀況做變化,日前就有網友在Dcard上透露,他前往桃園看預售屋,結果...
【時報-台北電】臺企銀(2834)前七月稅後純益73.6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為0.90元,每股淨值15.43元。臺企銀前七月稅後純益較去年同期的69.46億元,成長4.21億元,年增6.06%。臺企銀下半年除了鞏固核心企金放款業務成長,也著重個人金融業務及財富管理業務推展,均衡獲利結構,延續上半年成長動能。 法人上周進出,外資大舉賣超26,218張、投信買超675張、自營商賣超1,993張,後續觀察法人的進出情形。臺企銀技術線型,現在位於周線上,在月線、季線之下,股價有機會上攻,臺企銀6日收在15.55元,整周下跌0.25元、-1.58%。(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孫彬訓)
【時報-台北電】量測設備商德律(3030)上周受半導體股災影響,單周跌幅13.48%,6日以136元跳空開出,並出現低接買盤,單日交易量放大至2,357張,單日上漲5.5元,漲幅4.15%。 從基本面來看,德律因技術提升,針對半導體量測推出新品並具備競爭力,值得一提的是,從後段製程進階至中階製程,預期下半年半導體業務將顯著成長。該公司8月稅後純益0.93億元,累計1~8月稅後純益已11.71億元,已超越2023年全年獲利。累計前8月每股稅後純益為4.96元,亦優於去年全年的4.24元。(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何英煒)
[FTNN新聞網]財經中心/綜合報導護國神山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2330)近日在官方社群「LinkedIn」更新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一段獨家談話,分享擁抱人工智慧(A...
台灣有水果王國之稱,觀光客來台,少不了要嘗嘗各種水果,只是有名香港遊客,到西門町一家水果攤,買了芒果、紅心芭樂,兩包水果,居然要659元,讓他被價格嚇到,連台灣人都說他被坑了,現在也有知情人士踢爆,原來這家水果攤,前身就是在士林常引發爭議的攤商。鳳梨、蓮霧、火龍果,西門町這家水果攤,樣式齊全,價目表乍看之下,全是銅板價,但魔鬼藏在細節裡,因為單位是100克,實際買了芒果、紅心芭樂,只給各兩口,就要90元。不只台灣人被價格嚇到,一名香港遊客,就是在這攤,選了同樣的兩種水果,怎料一切,兩包要價659元,比在香港買兩顆台灣進口芭樂,還要貴很多,連台灣朋友都說,他被坑了。重回武昌街二段巷弄這家水果攤,業者強調明碼標價,對於開高價賣觀光客,失口否認。在地店家指出,疫情後,有從士林夜市來這裡設攤的水果攤商,把觀光客當肥羊,就怕重創商圈形象,目前主管機關要求攤商,放置樣品杯,明確標示份量和價格,防止類似爭議,再次發生。(民視新聞綜合報導)原文出處:西門町水果攤「2包飆破659元」嚇爛遊客!知情人曝暗黑內幕:前身是…
【時報-台北電】健和興(3003)8月營收衝上4.02億元,創下近兩年新高。看好第三季及下半年業績成長動能,近期在法人買盤加持之下,股價帶量走揚,6日收盤價96.4元,來到近三年來高點。 健和興8月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4.1%,較上月增長4%,主要是進入下半年出貨旺季,帶動業績成長。健和興看好車用、綠能/儲能、工控等產品出貨成長,下半年表現會比上半年好,明年還會優於今年。健和興電源連接器也傳出打入國際機器人大廠供應鏈,公司看好機器人自動化設備電源連接器成為未來營運成長動能。(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袁顥庭)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陳宇恩/綜合報導房價日益攀升,近期就有網友發文表示,對於買房感到焦慮!她透露,自己無法請父母贊助頭期款,儘管有些存款,不過預算...
【時報-台北電】裕隆(2201)上周在連四跌後於6日轉漲收紅51.6元,上漲2.99%,雖開盤後一度翻黑,但盤中買盤多頭支撐,一路推升股價,終場並以最高價作收,仍在各均線之下,但9日K值已有翻揚跡象,法人及投信連兩日買超。 今年業績成長動能之一來自自有品牌納智捷電動車n7擴大交車,儘管8月受到民俗月領牌減少,但累計領牌已突破5000輛,9月並將恢復正常交車水位,單月領牌將維持約千輛水準,全年仍看1萬輛,納智捷目前占營收比重約12%,隨續有新車上市,貢獻可望續增。(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陳?蔚)
(中央社台北8日電)中國國家發改委今天發布2024年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自11月1日起取消「出版物印刷」及「中成藥保密處方產品生產」等最後2項負面清單項目,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的外資准入限制。但強調未來管理原則為內外資一致,並非「一放了之、只放不管」。
【時報-台北電】耿鼎(1524)上周股價連兩日上漲,6日收32.25元,漲幅7.68%,一舉突破周線及月線,且短期均線上揚,日KD在50以上亦呈走揚格局,單日成交量暴增至7,960張,惟外資賣超940張,上周賣多於買。 受惠北美AM(售後維修)需求熱絡,推升營運淡季不淡,8月營收2.58億元,年增7.2%,創14年來8月高峰,累計前八月營收18.4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9%,亦為13年同期高。上半年稅後純益2.74億元,年增1.2倍,每股稅後純益1.65元。(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陳?蔚)
【時報-台北電】正新(2105)6日一開盤,股價開高走低,一度跌至平盤以下,盤中在三大法人聯袂買超激勵,股價拉至平台以上,並緩步走高,終場收50.1元,上漲1.25元,漲幅2.56%,創連二漲,成交量3,816張,成功站在各均線。 三大法人6日聯袂買超,作多的姿態明顯,其中,外資買超344張,投信及自營商分別買超925張及133張。三大法人持股比26.29%,其中,外資持股比15.59%。 自結7月合併營收81.8億元,年增1.24%,前七月合併營收562.88億元,年增0.14%。(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劉朱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