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設有幾本帳?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央政府每年的計畫性支出,除公共建設計畫,還有社會發展計畫、科技發展計畫,國發會管考的5,000億~6,000億元整體公建計畫,雖名為整體,但並不包括社發計畫、科發計畫裡的資本支出,因此社發計畫裡購置警車、更新電腦,科發計畫裡建置實驗室、買設備都不會列入。

■111年重大公共建設如表所列是1,380億,占整體公共建設計畫經費5,487億只有25%,何以文中說來自中央政府年度預算是3成?原因在於1,380億是指「重大」公建,重大的定義是10億以上,若加計10億以下的公共建設計畫,占比就達到3成了。

談到擴大公共建設來提振景氣,童叟皆知,但何謂公共建設?台灣一年的公共建設支出有多少?這恐怕會難倒絕大多數的專家,因為有關公共建設至少就有三本帳,到底該看哪一本,可有學問了。

我們最常聽到的是國發會每月的公共建設計畫執行情況,這一本帳顯示近幾年公共建設支出大概都超過5,000億,以今年而言應該會超過6,000億,這是第一本帳。

另外,每年行政院會匡一筆「重大公共建設預算」交由國發會分配,以做為次年籌編預算的參考,這筆預算都在2,000億以下,但日前發布明年籌編的情況,明年會超過2,000億,創十年來最高,這是第二本帳。

公共建設與經濟成長

談公共建設帶動經濟成長,不免要回到國民所得統計,結果發現111年政府及公營事業投資超過9,000億元,比起前兩本帳,這第三本帳的數字要高出甚多,何以同樣談公共建設,主計總處的國民所得統計會如此與眾不同?

廣告

我們先看第一本帳,這裡的公建經費包括中央政府年度預算、特別預算、國營事業、非營業基金及地方政府配合款等五項,以111年而言第一本帳有5,487億,3成來自中央年度預算,兩成來自特別預算,近3成來自中油、台電等國營事業,而來自科學園區、高速公路等非營業基金也逾1成,地方配合款則不到1成。顯然,中央年度預算這第二本帳只是第一本帳的一小部分而已。

因此,當我們說113年中央政府裡的重大公建預算2,073億創十年新高,並沒有錯,因為比的是第二本帳。第一、二本帳的差異很容易明白,但第一、三本帳的出入可就說來話長了。

沒錯,這兩本帳都是呈現整體公共建設支出,何以主計總處編算的數字會比國發會多出4,000億?原因在於許多國發會不算的,主計總處都會列入,第一、國發會這第一本帳是行政院公共建設計畫,「非計畫性」的基本需求支出自然不會列入,例如各部會建造廳舍、更新電腦、購買汽車全數不算。其次,屬於社發計畫、科發計畫的資本支出,由於不是公建計畫,也不會列入。第三,地方政府自己辦理的公共建設計畫同樣也不在其中。第四,每年公部門逾1,000億的研發支出,第一本帳也未必列入。

三份統計有三個意義

不過,有一項恰恰相反,公共建設經常得徵收土地,買土地的錢會算到國發會這第一本帳,卻不會計入主計總處這第三本帳。我們若能把兩者定義釐清,第三本帳比第一本帳多出4,000億也就不難理解了,其實,三份統計各有意義,但必須明辨就是了。

1914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羅伯特.巴拉尼對於醫學上司空見慣的病理現象,總是追根究柢,因而獲得偉大成就,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人間最可怕的是一知半解,而又以通達自居,毫不經心的疏忽是會害死人的。」

他談的是醫學,然而用在經濟事務,何嘗不是如此,若連公共建設有幾本帳都弄不清楚,這樣一知半解的專家,談論的愈多,對社會的危害也就愈大。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陸房地產風暴 襲向鋼鐵、水泥
美復甦太強 反衝擊全球經濟
弘凱車用耕耘有成 營運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