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瘋搶晶片 概念股強強滾 還能追嗎?

全球瘋搶晶片 概念股強強滾 還能追嗎?
全球瘋搶晶片 概念股強強滾 還能追嗎?

今年以來晶片大缺貨、搶產能訊息此起彼落,在5G、AI、HPC需求日增下,晶片相關股該怎麼看?現在還能上車嗎?投資人可留意哪些標的及如何擬定操作策略?

【文/李冠嶔

今年以來晶片大缺貨、搶產能訊息此起彼落,主因在於後疫情時代,各國政府除了印鈔外,加速數位轉型。5G、AI、HPC(高效能運算)需求日增,加上汽車從機械系統走向電子控制,光是需要的IGBT(絕緣閘雙極電晶體)、MCU(微控制器)、CIS(CMOS影像感測器)、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PMIC(電源管理晶片),需求水漲船高。

檢視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2330)2020年營收占比發現,車電每季占比都沒超過4%,甚至去年台積電等業者曾提醒車用客戶,因為疫情使消費電子、高效能運算產品需求大增,車電若因疫情短期砍單,未來產能恐怕要不回來。

歐洲國家中,德國的英飛凌(Infineon)、荷蘭的恩智浦(NXP)、瑞士的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多半為自行研發生產的IDM大廠,外包比重不超過3成,現在這些IDM大廠幾乎滿載,只能找台積電、聯電(2303)等外包廠來救命。

市場MCU供不應求

自駕車晶片又與HPC關連很大,像是輝達(NVIDIA)的GPU目前只有台積電、三星的先進製程有辦法生產,包括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需要大量的CIS、5G射頻來滿足光達(LiDAR)。成熟製程又牽涉到去年第4季以來8吋廠代工產能滿載,筆者在1124期中「8吋晶圓代工廠翻身」一文提到,這些早已退燒的製程,因為疫情形成的「新常態」,如MCU出現鹹魚翻生。

筆者在1224期提到的松翰(5471),主要產品為影像控制IC與醫療相關MCU,去年獲利寫下歷史新高,大賺10億元以上。董事長陳賢哲更因為投資Zoomvideo成為台灣的隱型首富,還出手救援搖搖欲墜的北極星藥業(6550),花了30億元買下原始股東2成持股。

盛群(6202)由於聯電奧援,交期遠低於國際IDM大廠,因此順勢拿下許多轉單,去年10月微控制器產品導入現代汽車(Hyundai)的音效模組,全年獲利10.3億元,與2006年的10.6億元歷史高點相去不遠。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21/4/16 No.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