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光電董事長 陳建良 引領全新搭上AI特快車

圖/顏謙隆攝
圖/顏謙隆攝

AI風潮席捲全球,全台科技大廠紛紛吹起「AI風」,砷化鎵上游磊晶大廠全新在光電子領域「20年磨一劍」,終於盼來這個「AI盛世」,於2023年初取得美系雲端服務供應商(CSP)400G VCSEL Epi認證,其終端應用正是帶起全球這波生成式AI旋風的ChatGPT,董事長陳建良直指,全新2024年微電子、光電子各擁利基,產品可望「全方位、多方面」開花結果。

2023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表現慘澹,智慧型手機中的功率放大器(PA)是砷化鎵終端應用的大宗,國內大廠在庫存調整衝擊下,紛紛出現單季虧損情形;然全新卻憑藉光電子「挺過逆風」,挽救消費性電子產品庫存調整的不利局面,全年不僅逆勢獲利4.5億元、EPS 2.43元,更是「季季都賺錢」,締造2009年來均未曾虧損的優良紀錄。

打入ChatGPT供應鏈

全新微電子、光電子兩大產品線並行,陳建良回憶,當時公司發展光電子,主要是為緩解微電子淡旺季過於明顯的情況,如今看來此言不假,隨AI「救世主」橫空出世,催動全新光電子產品搭上AI特快車,適時在手機上半年銷售低谷時伸出援手。

受惠AI浪潮帶動,資料中心機房開始導入400G及800G高速傳輸規格,帶動光通訊模組需求增溫,全新搭上此商機,旗下400G短距發射端產品2023年以獨家供應商之姿,成功打入ChatGPT供應鏈。

AI資料中心發展儼然已成為全新在光電子領域「重要的一支箭」,在發射端方面,短距400G目前已開始小批量,預估第四季啟動量產,研發也續朝800G邁進;至於接收端,800G訂單需求狀況良好且客戶下單力道優於預期,訂單一路看至2025年第二季,下一代1.6T產品更已通過美系客戶終端廠商認證。

廣告

與客戶建立長期默契

「你的技術到位了,才能在市場需求來時快速接軌」,陳建良指出,其實全新早在2000年就已申請850 nm VCSEL專利且技術到位,當年它發明時的用途就是鎖定光傳輸,被視為是「光纖的最後一哩路」,只是當時時機未到,這次正好AI帶動伺服器間高速傳輸需求,且銅線傳輸速度欲提升至400G時需要加粗,使其價格與光纖出現黃金交叉,全新專利在手加上搭配多年的客戶助攻,順利將其產品推上大舞台。

然科技大廠研發新產品、等待市場需求發酵宛若長途馬拉松,但正所謂「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為掌握新興產品先機,近年來全新每年花費在研發的費用持續以倍數成長,自2000年的8,000萬元一舉躍升至2010年的2億元,2023年則是直衝4億元大關,對照其每年約30億元的營收、研發費用占比超過10%,且全新股本也僅18.5億元,投資研發「不手軟」的程度是業界少有。

此外,全新也與客戶建立互信關係,在15年前領先業界推出快速驗證服務,當時此技術獨走長達十年之久。陳建良指出,正常半導體製程驗證所需時間少則三個月、長則半年,但採用公司打造的「快驗線」,時間就能壓縮至三天,就算客戶一次開十個案子,約一周內也能完成,能協助客戶建立正確研發方向並縮短週期,讓客戶在材料端付委託設計費用(NRE)給全新後,後端就無須再花冤枉錢。

兩大產品線齊力衝刺

全新2024年微電子、光電子兩大產品組合「強強滾」,陳建良指出,微電子產品是公司cash cow,未來仍會持續扮演發展重心,才能讓公司在沒有獲利擔憂下全力衝刺研發動能,並透露今年微電子客戶又多新增一家美系知名大廠,看好今年公司產品在整體手機市場中占比將自5至6成、攀高至大約7成,喊話要「盡量做到大家都需要我們」。

不過,光電子產品線的重要性同樣與日俱增,除有資料中心光纖傳輸的需求外,公司布局逾一年的P-Sensor目前在兩大手機陣營驗證結果亦佳,預估2025年首季有望開始貢獻營收,動能十足。陳建良直言,全新光電子營收占比自2010年的不到5%,大幅躍升至近兩年的20%,顯示公司投入的研發費用都有獲得相對應的正向回饋,未來也樂見光電子比重持續提高,以維持公司產品組合穩健。

其中,2023年起在AI伺服器應用大量推升下,連帶使光纖取代現有銅線所帶動的VCSEL磊晶需求也升溫,預期未來全新的產品不只會在智慧型手機中嶄露頭角,更將在資料中心扮演關鍵角色,今年公司AI相關業務營收可望上看3億元,較去年的1.5億元成長2~3倍,在新興應用的推波助瀾下,營運迎接「全新」里程碑。

展望未來,中美地緣政治緊張的複雜局勢,也牽動國內科技大廠全球化布局,對此,陳建良則有自己一番見解,他分析,全新身為砷化鎵上游磊晶廠,勞力密集或人口紅利並非選擇海外設廠的重點,若未來真面臨地緣政治風險衝擊,可能會考慮馬來西亞、新加坡,以趨近歐美大廠客戶為依歸。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新唐調漲MCU 明年Q1不看淡
PCB業拚數位轉型 揪團打造資訊模型公版
中研院:台灣明年通膨會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