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原油出口制裁,台塑化指出,短期供需持續緊張

【財訊快報/記者巫彩蓮報導】美國計劃禁止俄羅斯進口原油、天然氣進行裁制,國際油價一口氣衝上140美元,創下金融風暴以來新高,台塑化(6505)分析,各國暫停進口俄羅斯原油,初步估計影響每日原油出口約300萬桶,哈薩克原油從黑海出口每日被影響約100萬桶,每日少約400萬桶原油出口數量,短期原油供需持續緊張,使油價波動保持劇烈,待戰事及後續制裁等不確定性明朗化後,油價才會逐步降溫。 國際油價每桶100美元一口氣跳增到140美元,台塑化分析,輕油價格短期受俄烏議題影響,供給減少,上漲幅度相當大,加重輕裂廠成本負擔,惟近期輕裂廠事故頻傳且進入集中檢修計畫,供給略為吃緊,上游石化原料價格將可反應原料成本而緩步上揚。

台塑(1301)指出,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石化生產廠受限於上游原料石油與天然氣供應不確定性,且價格難以預估,減少供應地中海周邊,如:埃及與土耳其等國家下游加工業者等業者已轉向亞洲採購石化原料。

南亞(1303)評估,俄烏衝突與衍生的國際制裁影響,能源、油價攀升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貨幣寬鬆與運價上升所引發的消費型通膨雪上加霜,將可能面臨更強勁的成本型通膨,加上因產業鏈短缺料導致全球產銷失衡,恐將嚴重影響產業正常發展。

台化(1326)則指出,急漲的油價帶動物價上揚,但石化、塑膠產品需求保守、運價運能沒有改善,價格雖然有跟漲,可是漲幅跟不上油價,加工差被壓縮,這與以往油價「水漲船高」模式有所不同,主要全球的通膨疑慮、海運緊張、高價能源以及新產能投放影響,上述經濟情勢並未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