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去中化!深耕中國美企遭通縮螺旋拖累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 MoneyDJ理財網,商益獲授權轉載。
中國經濟趨緩程度愈來愈嚴重,許多深耕中國製造、營建及出口業,來不及撤出中國的美國大企業也跟著備受拖累。從化學巨擘杜邦(DuPont)、陶氏化學(Dow)到重型工業設備製造商 Caterpillar,新公布的上季盈餘都因為中國經濟趨緩蒙上陰影。
華爾街日報 14 日報導,美國醫療及工業儀器製造商 Danaher 執行長 Rainer Blair 指出,中國訂單在第一季萎縮 20%、Q2 大減 40%,6 月份甚至一口氣驟降 50%;今(2023)年下半的景況恐怕也難以好轉。Blair 提到的理由包括外國人投資下降、疫後產能過剩需求卻不振。他說,Danaher 的中國相關營收在 Q2 下滑 10%。
Caterpillar 今年稍早曾預測,中國相關銷售表現將低於過往。一般而言,中國市場對營收的貢獻度介於 5~10%。Caterpillar 執行長 James Umpleby 8 月 1 日透露,受到挖土機(中國業務最大組成)銷售下滑影響,展望進一步惡化。
杜邦 8 月稍早也指出,中國現有營運單位的營收在 Q2 年減 14%,主要是受到消費者電子需求疲軟的影響,這迫使公司下修今年下半的整體成長展望。
部分業界高層警告,其他地區的客戶也感受到中國需求減緩的衝擊,導致世界其他地方企業的訂單、營收跟著遭砍。雖然並非所有產業都面臨趨緩困境,與國內旅遊相關的企業依舊迎來復甦,但中國製造活動卻萎縮、出口也下滑、消費者信心依舊脆弱,青年失業率也攀升至歷史高。
最近的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出現異常的下降情況,讓市場擔憂,中國經濟可能陷入需求日益趨疲的通縮螺旋。
方舟投資(Ark Invest)明星經理人凱薩琳伍德(Cathie Wood)14 日透過社交平台 X(前身為 Twitter)表示,中國輸出的通縮影響比許多經濟學家、策略師預期的還嚴重。在其他條件維持不變的情況下,過去一年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 15%,理論上應該會讓該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上升 15%,但 PPI 卻反而下滑 4%。
China is exporting deflation in a more profound way than I believe many economists and strategists appreciate. All else equal, the 15% depreciation in the yuan relative to the dollar in the last year should have increased its PPI inflation rate by 15%. Instead it has dropped 4%.
— Cathie Wood (@CathieDWood) August 15, 2023
伍德指出,換言之,中國對外發散的通縮螺旋已接近 20%(15%+4%),中國房地產、信託業的違約問題凸顯了這個情況。中國為了限制人民幣貶勢,可能得拋售美元、買進人民幣,這反倒會收緊貨幣政策、令經濟更惡化。
伍德認為,聯準會(Fed)令全球通縮風險益發惡化,聯邦基金利率飆漲 22 倍的歷史增幅恐怕會率先衝擊中國,然後蔓延至全世界。
責任編輯:湯皓茹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中國央行突襲下調利率:經濟數據引發通縮隱憂
拜登限制對華投資,恐傷及美國風投機構!
7月份經濟數據不佳+碧桂園風暴襲來!離岸人民幣再破7.28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