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超過SpaceX!支付新創Stripe的成長策略與商業模式分析

原文來自支付新創 Stripe 的成長之路,商益獲作者授權轉載。

Stripe 是一家提供個人或企業在網路上收款與付款的軟體公司。在 2021 年其估值已經超越 SpaceX ,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自 2011 年創立至今十多年,能夠成長到如此規模,背後一定有過人之處。本文將回顧 Stripe 的創業之路,並探討其成長的秘訣。

大綱如下:

  • Stripe 的產品

  • 創辦人兄弟

  • 以開發者為中心的產品導向式成長策略

  • 商業模式

  • 市場機會

  • 競爭態勢

Stripe 的產品

Stripe 最核心的產品是網路上的各種支付 API,可以想像成白牌的底層技術,商家可以使用 Stripe 的 API,快速在自家的網站或是 App 上串接金流,開始收費。

為什麼說它是白牌呢?因為它跟 Paypal 最大的不同是:使用 Paypal 的商家,在付款流程中會引導客戶跳轉到 Paypal 的網頁,而使用 Stripe 的話可以讓客戶在支付的過程中自始至終都留在原本的網站裡。

Paypal 的跳轉機制讓商家不容易在使用者取消交易,或是交易失敗時,追蹤這筆金流斷線的原因,這也是 Stripe 一開始想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

企業客戶如何使用 Stripe 產品

用一個具體案例來說明企業客戶如何使用 Stripe 產品。Homebox 是一家提供居家修繕服務的網路媒合平台,同時也對水電工提供案件排程、客戶服務等服務。當水電工完成一件案件時,屋主可以將修繕費用轉到 Homebox 上該名水電工的帳戶上,而水電工也可以透過 Homebox 將發票寄送給屋主(Stripe Invoicing)。

廣告

隨著水電工的 Homebox 帳戶有越來越多工資,他想要提領或是轉帳,活化現金流,此時他可以將 Homebox 裡的戶頭作為銀行帳戶使用(Stripe Treasury)。

水電工也有購買生財工具的需求,他希望工作上可以刷同一張卡片,方便記帳或是報稅,Homebox 提供的信用卡發卡功能就能幫上忙(Stripe Issuing)。此時 Homebox 擁有水電工完整的金融交易資料,當他有借貸的需求時,Homebox 也可以提供放款服務(Stripe Capital)。

所有的服務都涉及金流,對 Homebox 這樣的平台公司而言,若是要自建金流系統的話,需要考慮的各種付款方式的細節、網站的資安、金流的合規性等,非常麻煩。若是使用 Stripe 提供的 API 服務,既可以免卻前述的繁重前置工作,還能保持所有金流都在自家平台上,能完整掌握用戶的資訊。

Stripe 產品概覽

以總覽的角度觀察 Stripe 的產品線。在 2021 年,Stripe 發表了最新的產品框架,將產品分為四個階層,彼此之間緊密相連。

  • 第一層 Payment 支付是所有產品的核心基礎。

  • 第二層 Payment optimization 是針對支付的優化,包含詐欺偵測的 Radar,以及低程式碼的系統整合工具 Checkout。

  • 第三層 Revenue operation 營收運營,包含做報告的 Sigma、開發票的 Invoicing、減少碳排放 Climate、計算稅費的 Tax,以及進行身份認證的 Identity。

  • 第四層 Business Solutions 商務解決方案,分成四個部分:

  1. 訂閱制與 SaaS:處理定期付費的 Billing。

  2. 平台與交易市集:提供新用戶快速註冊、切合各國的付款安全標准、全球收款等功能的 Connect。

  3. 全通路:支援實體 POS 收款的 Terminal。

  4. 金融科技:包含企業貸款的 Capital、發卡服務 Issuing、商務信用卡 Corporate Card。

從產品架構可以看出 Payment 是一切的基礎,隨後疊加上去的每一層,也能彼此互補,提供客戶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Stripe 創辦人兄弟

創辦人為來自愛爾蘭的兄弟檔,哥哥是 Patrick Collison,弟弟是 John Collison,兩人從小就展露出絕佳的科學天賦。

Patrick Collison 在 8 歲時就開始學習計算機科學, 16 歲時成為 Young Scientist and Technology Exhibition 得主,這是一個愛爾蘭的年度科學競賽,他在這個比賽中,他基於歷史悠久的 LISP 語言做了編修與擴展,發明了一個程式語言的變體 Corma。

他對 LISP 語言的深厚底蘊,也在往後影響了求學之路與人際網絡拓展。2006 年,他憑著 13 歲時考取的 SAT 考試成績,申請上 LISP 語言的發源地麻省理工學院。

2007 年,他與弟弟 John Collison 創辦 Shuppa 公司(音似愛爾蘭語的 shop),這間公司吸引了知名創投加速器的 Y Combinator 的注意, Y Combinator 的創辦人正是 LISP 大神 Paul Graham。

在新創加速器的媒合下,Collison 兄弟與另一對牛津大學兄弟檔共同合作,公司改名為 Auctomactic,他們提供數以百萬計的 eBay 用戶追蹤銷售數字,進而優化的銷售策略。這個創業題目在不到一年之內吸引了多方投資人的注意,2008 年最終以 500 萬美元售出。

2009 年,因為創業事務日益繁忙,Patrick Collison 自麻省理工學院輟學,2010 年開始投入下一個創業題目,也就是之後的 Stripe。

Stripe 創業的起心動念是 John 和 Patrick Collison 兄弟平常就會開發 iPhone App,並將 App 的收益拿來繳學費,因此他們擁有大量的 App 開發經驗,同時也開始深思:開發 iPhone App 之所以這麼容易賺錢,是因為很容易收費;但是跳脫出 iOS 體系,在網路上要收費,卻是困難重重。兩人便決定著手解決此問題。

以開發者為中心的產品導向式成長策略

  • (1)收集早期用戶意見,打磨產品 MVP

公司最初專注於為開發人員提供支付處理的 API 工具,並在 Y Combinator 的朋友圈中,收集早期使用者的回饋,並快速對產品迭代。不過 Stripe 試圖要解決問題如此龐大,回饋意見的排序顯得相當重要,Collison 兄弟決定優先傾聽願意付費的客戶。相較於其他競爭對手的收費落在 2.9%-3.2% + 0.3 美元,他們在測試期間將定價拉到 5% + 0.5 美元,幾乎是兩倍的收費,這樣的做法確保了:

  1. 願意付出如此高昂費用的客戶,所提供的產品回饋意見,將不會受到價格的影響,有利於作為產品初期的發展方向決策依據。

  2. 費用越高,客戶的期待也越高。這樣的壓力也迫使產品團隊開發出更好的產品,提供更好的體驗。

Stripe 的產品在幾次快速的迭代下,在開發者的社群獲得良好的口碑,產品快速在開發人員中口耳相傳。2011 年底,Stripe 正式對大眾提供服務。

  • (2)成長策略:以開發者為中心、產品導向式成長

Stripe 採用產品導向式成長(product-led growth,下稱 PLG),以產品的成長驅動整間公司的發展。

  • Stripe 從一開始就專注於服務產品的目標使用者 — — 開發人員。這樣的做法有以下優點:

  1. 開發者常活躍於各種論壇,可以在社群中獲得大量的意見回饋。

  2. 開發者傾向於自行使用產品、體驗產品,而非透過銷售人員服務。

  3. 新創公司的開發者要採購開發者產品,通常不需要跨部門支援,可以減輕導入的門檻。

    Stripe 的初始團隊都是開發人員背景出身,並且積極與開發者交流對於產品的回饋意見,進而讓產品改得更好用、體驗更好。

  • Stripe 主打將七行程式碼嵌入 App 或是網站,即可開始收費,大幅減輕開發人員在串接金流的負擔。良好的體驗,讓產品在開發人員中口耳相傳,形成網絡效應。

  • 初期聚焦於服務小型網路新創公司,這些公司內部就有軟體開發人員,公司草創時會傾向於選擇輕量級的軟體服務。通常營運在同一個國家,並且使用一種貨幣,是相對單純的支付型態。

    最重要的是,一部分的新創公司可能在未來 3–4 年成長到非常大,Stripe 可以跟著這些客戶一起成長,並在過程中,與客戶一起處理面臨到的新問題,並將之內化成產品。

  • 優先專注於創造價值,而非創造收益。Stripe 的定價模式為從交易中抽成,不需要預先支付任何費用。藉此降低產品導入時來自客戶的財務部門的阻力。抽成制也意味著只有當交易成立時, Stripe 才會收取費用。

  • 相信「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採用 PLG 策略的公司,在發展初期不會雇用大量的 Sales 和 Marketing 人員,會傾向於讓客戶自助式的獲取產品資訊,此時資訊透明度就相當重要。官方網站上提供了完整的產品使用文件,以及透明的收費方案,讓使用者可以循著文件自行開始使用產品。

  • (3)結盟、投資與收購

Stripe 隨著規模越來越大,也開始以策略性結盟、投資與收購潛力競爭對手,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或是將技術整併至旗下產品。

2015 年 7 月,Visa Inc. 與行動和線上支付服務提供者 Stripe 宣佈,雙方建立策略性合作夥伴關係,以便為全球商戶、開發人員和消費者提供新科技和線上支付支援。

借助這一合作,Stripe 將透過其收單和發卡合作機構,利用 Visa 的全球足跡來加速其國際擴張,尤其是在新興市場的擴張。

2020 年 10 月,Stripe 併購奈及利亞 Paystack 公司。Paystack 與 Stripe 一樣,提供透過 API 整合線上與線下的交易支付服務,自稱為非洲版的 Stripe。這起併購讓 Stripe 的事業版圖擴增到非洲地區。

Stripe 商業模式

Stripe 的商業模式就是幫企業客戶處理網路支付,從中收取手續費。針對每筆交易,Stripe 會收取交易額 2.9% + 30 美分的手續費。因此幫助企業客戶解決各種金流問題,讓更多的客戶願意採用(增加企業用戶量),以及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增加金流量),就是產品發展與公司成長的主軸。

以宏觀的角度來看,Stripe 的潛在市場規模(Total available market)為全球的線上支付的交易。以數位金融發展較為成熟的美國為例,只有 14% 的交易在線上發生

另外,在全球 GDP 排名前 25 名的國家,有八個國家 Stripe 尚未提供服務。要拓展 Stripe 的可獲得服務市場(SOM),要考量的是如何讓更多線下交易轉換成線上交易,以及讓服務拓展到更多的國家市場。

  • 商務拓展策略

為了創造更綿密的金流網絡,Stripe 的策略圍繞著兩大主軸:獲得更多企業用戶、提供更多元的服務讓企業客戶採納。

  • (1)獲得更多企業用戶

Stripe 一開始就專注於降低採用產品的阻力,主打只要嵌入七行程式碼即可開始收款,對企業客戶而言,建置工程相當輕量,且完成後即可快速開始收款,因此迅速在工程師的社交網絡中口耳相傳,快速達到 product market fit。

乘著這股氣勢,Stripe 繼續強化網絡效應,打造開發者易於上手的環境,於官方網站提供詳細的產品使用文件,組織開發者社群的活動,積極於各式論壇與開發者互動,藉此增加知名度,並培養產品自身的社群,從中獲得意見反饋。

當服務客戶的經驗累積夠多,Stripe 的產品開始提供更廣泛的適用情境,最初推出的 Payment 產品比較適合單一網站,因此後續推出 Connect 主打適用於平台與交易市集。

到今日, Connect 成為 Stripe 最大的收入來源之一。2021 年 Shopify 的 Gross Payments Volume 為 858 億,以手續費 2.5%,Shopify 的毛利率 38% 為計算基礎,光是 2021 年的 Connect 產品在 Shopify 就創造了 13.2 億的營收。

Stripe 專心服務新創客戶,跟著客戶一起成長,解決客戶在不同發展階段面臨的問題。

美國叫車服務公司 Lyft 長期尋求一個既能向客戶收費,又能向司機付費的支付系統,當時並不存在這種服務,但 Stripe 願意開發這種形式的支付方式,成為 Lyft 長期的合作夥伴,共同發展。後來此項合作開發成果整併進 Connect 產品,並吸引更多其他的企業用戶。

與此同時打造專屬於新創公司的產品,以吸引更多新創企業客戶。推出 Atlas 產品,壓低價格,收取一次性的 500 美元費用,吸引新創客戶。Atlas 推出的五年內,吸引了兩萬家企業客戶加入,累積創造了 30 億營收。營收占比雖然不高,但是開發團隊從中獲得許多回饋意見,形成產品迭代的驅動力

在企業規模光譜的另一端,Stripe 也服務大型企業客戶,提供大型企業需要的各種支付行為以及前瞻性的技術,例如:開設網路商城、提供訂閱制服務、資安合規等。產品有競爭力,爭取到許多大型企業採用,如:Instacart, Shopify, Google, Slack, Zoom, Lyft, Amazon 與 Salesforce。

當事業版圖開始走向全球化之際,Stripe 透過併購全球各地區的支付公司,獲取當地客戶。2020 年,Stripe 併購與其業務相似的奈及利亞公司 Paystack,獲取其非洲地區的企業客戶。另外也整合全球各地主流的支付方式到產品內像是荷蘭的 IDEAL、中國的 Alipay、德國的 Giropay 等。

  • (2)提供更多元的服務讓企業客戶採納

除了擴大客戶總量,提升單一客戶的交易頻率也能夠創造營收。為了獲取線下的交易,Stripe 推出實體的 POS 服務 Stripe Terminal,提供實體店家收取線上支付的方式,在 2021 年, Terminal 的交易量就成長了六倍。

另外 Stripe 也提供多款金融服務與商務營運的產品,讓服務更加周全。

Stripe 市場機會

我想用 SWOT 分析中的弱點(weakness)來辨識出其中的機會(opportunity)。

  1. Stripe 的服務範圍並沒有涵蓋所有地區
    截至 2023 年 2 月為止,Stripe 為 47 個國家提供服務,Patrick Collison 自認 Stripe 的全球化擴張還在早期階段。從收購 Paystack 與 EMEA 地區服務擴展,可以看出其 2021 年重點發展區域為非洲與歐洲。Stripe 的國際化之旅,未來優先發展的重點地區還包含了東南亞與南美洲。

    Stripe 於 2018 年選擇新加坡為亞太工程中心的所在地,目前將近七成的新加坡人使用 Stripe 的服務購買商品。Stripe 也於 2019 年在馬來西亞推出服務,並在 2020 年投資了菲律賓金融新創公司 PayMongo,該公司也提供線上支付服務。

    南美洲方面,Stripe 於 2019 年在墨西哥推出服務,並成立辦公室。並與多家公司如 Platzi、Rappi、Cornershop、Urbvan 和 Parafuzo 合作。

    Stripe 的新創團隊服務 Atlas 以及防詐欺應用 Radar 是開拓國際市場的利器,前者的收費低廉,低入門門檻讓更多中小型商家願意採用。近年電子商務的詐欺事件頻傳,在拉丁美洲尤其嚴重,該地區的詐欺率比美加地區高 97%,比亞太地區高 222%,面對詐欺防範,Radar 產品是讓商家採納的說帖。

  2. 少數大型客戶的營收占比太大
    2021 年 Shopify 的Gross Payments Volume 為 858 億,以手續費 2.5%,Shopify 的毛利率 38% 為計算基礎,光是 2021 年的 Connect 產品在 Shopify 就創造了 13.2 億的營收,佔整年度營收佔比 11%。

    單一家客戶企業佔了如此高的營收,使得 Shopify 握有很大的議價權,再加上 Shopify 自家也有支付方案 Shop Pay,Stripe 在這筆生意上處於劣勢,且利潤也有越變越薄的可能。

    面對像 Shopify 這樣大型的企業客戶,在防守方面,Stripe 能做的是盡力滿足需求,使其遠離其他的競爭對手,並持續收集來自客戶端的需求與資料,作為產品改進的方向。

    在進攻端,Stripe 持續獲取新創與中小型企業客戶,掌握較高的議價權,並從長尾效應中獲利。

  3. 垂直整合方案不足
    競爭對手在垂直整合方面的進展,凸顯了 Stripe 在這方面的弱勢。
    這個議題上,分成幾個層次:

  • 垂直領域解決方案:以餐飲業為例,Toast 公司提供餐廳的 POS 系統,線上訂購,甚至是工資的管理。

  • 中小型企業解決方案:Square 為中小企業提供完整的服務,包含刷卡機、終端機,還提供放款(Square Capital)、線上薪資管理系統(Square Payroll),從線上到線下打造一個完善的商家支付生態系。

  • 大型企業自建:Apple 和 Samsung 等手機大廠選擇發展自家的行動支付與電子錢包,瓜分市場。

對此 Stripe 的策略是服務廣大、多樣的企業客戶,從中不斷優化並推出針對特定情境泛用性高的產品,以獲取相同行業別、業態的企業客戶。

競爭態勢

依產品線區分,各產品線的競爭對手如下圖所示。以下挑選重點兩間公司進行分析。

競爭對手一:荷蘭公司 Adyen

荷蘭公司 Adyen 是其中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它與 Stripe 提供類似的支付業務,主要營運的地區為歐洲、中東、非洲。

兩者的競爭態勢可以從財報裡看出一些端倪:

  • Stripe 有較高的總支付量(Payment volume),然而 Adyen 在 2021 年的增長速度較快。

  • Stripe 的毛利和淨利大約是 Adyen 的兩倍,原因是 Stripe 的毛收費率(Gross take rate)為 1.88%,而 Adyen 只有 1.02%。

為什麼 Stripe 可以有比較高的毛收費率呢?主要原因有二:

  1. 客戶組成:Adyen 的主要客戶為大型企業,相較於中小型企業,他們的議價能力更高,因此能夠談取較優惠的手續費。反觀 Stripe,其客戶組成除了大型客戶以外,還有許多中小型企業,這些中小型企業客戶拉高了平均的毛收費率。

  2. 產品組合:Stripe 在 Payment 以外還有近 20 個產品線, Adyen 只有 9 個。只要客戶額外加購配套的產品服務,通常又能再推高 0.1–0.5% 的收費率。

不過 Stripe 相較於 Adyen 人事費用高昂許多。Stripe 有 7,000 多名員工,大部分在美國;反觀 Adyen 只有將近 4000 名員工,且大部分位於荷蘭。

競爭對手二:Paypal

Paypal 是全球領先的第三方數位支付商,營運版圖橫跨全球 200 多個國家並支援 25 種貨幣,提供商家與消費者數位支付平台,消費者可將其銀行帳戶、信用卡等資訊連結到 PayPal 帳戶,並透過手機、平板、穿戴裝置等方式於商家消費或進行 P2P(Peer-to-Peer,個人對個人)資金移轉。

主要收入為手續費收入及其他增值服務收入,前者營收佔比超過九成。2021 年 Q4 的營收 69.2 億,大約是 Stripe 的 27 倍。

Paypal 與 Stripe 直接競爭的是旗下的 Braintree 部門。Stripe 之於 Braintree,其優勢在於產品開發迭代與創新的速度較快,持續創新產品和服務,並且產品線豐富,彼此之間的搭配不僅可以更充分的滿足客戶需求,也能拉高 Stripe 的利潤。

若是以公司的層級來看,Paypal 的活躍用戶在 2021 年開始逐漸下降,而且獲取活躍用戶成本變得越來越昂貴,因此 Paypal 將更重質而不重量,專注於推升現有活躍用戶的交易金額。

另外,Paypal 的總收費率(Total take rate)和交易毛利(transaction margin)也持續下降,顯示用戶變現能力也在放緩。Paypal 於 2015 年起,進行多起收購,以擴增產品線以及擴大業務範圍,然而產品的整合似乎沒有受到分析師的青睞

結語

在研究 Stripe 的過程中,創辦人 Collison 兄弟的特質吸引了我注意。可能因為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有成功創業出場的經驗,早早就成為百萬富翁,他們思考的時間維度非常大,光是前兩個產品 Payment 和 Connect 就打磨了五年,等底層技術夠成熟了,才一口氣百花齊放般推出各種週邊產品。另外也可以從訪談中感受到,他們看的是十年、二十年後的未來,並一步一步的帶領公司團隊成長,相當有遠見。

在題材的選擇上,網路支付的做法百百種,Collison 兄弟卻決定要從最底層的 API 開始解起。他們自詡在「打造網路支付的基礎建設」,若眾多商家的金流是跑在路上的車,Stripe 的服務就是在鋪讓大家跑得順暢的路。這種劍指核心的思維,我想也是他們能夠持續洞察需求,開創新局的動力。

最後,我私心非常喜歡他們設立出版社的作為。Collison 兄弟兩人都是博覽群書之人,Patrick 曾在專訪中提到他讀非常多歷史,是因為可以從中學習。他指出,科技上有許多偉大的想法,其實早就被提出來了,只是天時地利的關係沒有發酵。Stripe Press 出版的存在,就是要推廣科技上偉大的思維。精裝書非常精緻,也凸顯出 Stripe 的設計品味。

寫到這邊已經覺得跟這間公司有了感情,希望大家喜歡。

歡迎追蹤作者的 Medium透光帶粉絲專頁

 

核稿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LinkedIn 創辦人霍夫曼:不創業也要有創業家的思維--持續嘗試各種可能性!
Y Combinator:新創公司如何在景氣不佳時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