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聞自由仍在艱困前行

無國界記者組織(RSF)發表《2023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中國敬陪末座,只勝過北韓。(圖:RSF)
無國界記者組織(RSF)發表《2023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中國敬陪末座,只勝過北韓。(圖:RSF)


新聞媒體向來被譽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以外的「第四權」,不僅有監督政府施政、捍衛言論自由的使命,也是民眾最容易與最快速接收資訊的途徑。但是否所有的資訊都能以最真實、最有可信度以及最公正的方式被媒體報導出來?筆者在此文中將分別從中國和台灣的新聞媒體環境出發,探討兩岸民眾從媒體接收到的資訊差別。此外,由於台灣與中國兩地的政治制度與新聞環境存在著顯著差異,而這種差異又如何進一步影響人們接觸到的訊息,以及民眾對世界的認知。

首先,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國政府對其國內所有媒體,包括報紙、電視和網路媒體都進行嚴格控制,並對新聞進行內容審查,禁止報導某些主題或事件,以確保媒體訊息的統一,目的則是「維穩」及加強社會控制。不僅如此,中國政府也透過法律和各種規定嚴格控制新聞媒體,對不遵守規定的媒體進行懲罰,包括關閉媒體和逮捕記者,當然也包括在中國的媒體與記者。

例如「8964」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發生在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如今已34年過去,這起中國人民爭取民主、風起雲湧、最終卻在血腥鎮壓之下慘烈收場的運動,居然直至今日中國內部還是有許多人不想相信或根本不知道!當年北京當局嚴格封鎖消息,而三十多年來,「六四」在中國仍是絕對禁止的敏感詞彙。

其實不只「六四」,在中國,人們接觸到的訊息很大程度上均受到政府的篩選和控制,在平台或論壇上若有違規,都可能立即遭到封禁;更別說網路「防火長城」封鎖境外訊息,網友得要「翻牆」才能夠一探究竟。

相較之下,台灣擁有自由的新聞媒體環境,包括報紙、電視、網路和廣播,百花齊放;政府非但不會先行審查新聞內容,還鼓勵媒體進行獨立、公正和專業的報導。此外,台灣政府更通過法律保障新聞自由和媒體的獨立性,對違反相關法律或無法落實新聞專業、內部自律機制失控的媒體雖然也會依法進行處份,但不會對新聞內容進行干預或控制。因此在台灣,人們可以接觸到多元、獨立的訊息,並能夠自由表達意見和討論各種不同的觀點。

由於中國和台灣的新聞媒體環境如此天差地別,兩地人民在資訊接收以及對事實的認知也產生了巨大差異。在中國,絕大多數人們接觸到的都是被審查過、篩選過的訊息,對某些事件可能一知半解或根本一無所知;而在台灣,人們可以接觸到各種觀點,對真實世界和社會現象有更全面的了解。這對兩地人民的思想和價值觀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民眾可能更容易接受官方的說法和觀點,而台灣民眾則具有更強烈的獨立思考和自由表達精神。

無國界記者組織(RSF)日前發布了2023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在全球180個國家與地區裡,中國排名倒數第2,只贏過墊底的北韓,香港則排名140,「狀況艱難」。而台灣則是全球第35名,領先南韓和日本。筆者在經歷過在中國和台灣的生活後,更能十分明顯地感受到兩地對新聞自由有著截然不同的尊重與定義。

在未來,隨著全球化和網路科技的發展,訊息的自由流通將對兩岸人民的思想觀念產生更深刻的影響。然而,實現兩岸人民之間的真正理解和交流,還需要克服各種政治制度和社會環境帶來的障礙,新聞自由無疑是其中的關鍵!

作者》小蟻人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六四34週年 美議員提案譴責中共打壓人權
《5月35日》登台 直面歷史反思台灣當代社會現況
王丹主持TaiwanPlus英語節目 暢談民主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