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與聖緹雅特管再生醫美獲准,醫美診所自體纖維母細胞再生醫療首例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台灣再生細胞療法公司三顧(3224)今(16)日宣布,與聖緹雅醫美皮膚科診所合作進行的再生療法「自體纖維母細胞治療皮膚缺陷:皺紋、凹洞及疤痕之填補與修復」的申請,已經通過審查,在醫美診所自體纖維母細胞再生醫療搶得頭香,目前其他合作診所也可望在申請通過後,陸續加入。衛福部2018年公布「特管辦法」,開放醫療中心進行自體細胞基因與再生療法後,三顧積極進行相關療法佈局,除了疾病醫療外,更開創風氣之先,率先與高雄義大、彰化基督教醫院、北醫附屬醫院,進行「自體纖維母細胞治療皮膚缺陷:皺紋、凹洞及疤痕之填補與修復」。之後,在2021年2月衛福部進一步修改特管辦法,開放通過評鑑的醫美診所也可以申請再生醫美療法。

不過適逢疫情期間,國內醫療以防疫優先,醫美進展稍有遲緩,三顧表示,今年疫情結束,口罩禁令解除,醫美市場火熱。三顧即啟動在醫美市場的佈局,在今年3月間與6家知名診所,簽署合作協議,並陸續向衛福部送件提出申請,除了聖緹雅醫美皮膚科診所外,還有雅丰時尚診所、安珀琢玉醫美診所、璞美整形外科醫美診所、佐登微爾醫美診所、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長庚診所等5家,未來將陸續公布申請結果,也將積極與其他符合資格的醫美診所進行合作。

過去皮膚皺紋、凹洞、疤痕的填補,多半以針劑注射等為主流,不過,在再生醫療逐漸成熟後,再生細胞的應用,就被賦予眾望,若能發展成熟,可望為醫美市場再添動力。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Frost & Sullivan在2020年疫情前發布的報告,全球醫美市場自2015年至2019年間穩定增長,年複合增長率約為8.9%,2019年市場規模來到1459億美元。另一份IMARC Group發布的報告則指出,去(2022)年,全球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達154億美元之譜。估計到2028年將達到269億美元,在2023-2028年的複合成長率(CAGR)可達9.49%。

三顧總經理唐洪德指出,此次在醫學中心後,進一步獲准與醫美診所合作,讓三顧得以進一步紮根龐大的醫美市場。三顧在特管辦法公布前,即積極引進並研發自有專利技術,並佈局製造、CDMO業務。在技術掌握上,三顧研發出自有的M-Cell專利技術為例,其結構屬於聚集型的微層片,可透過針筒注射的方式將細胞注入待修復之處,應用更便利,可應用於更多的組織修復上。

在製造上,2019年則成立樂迦再生科技,與日本日立集團合作,建立細胞治療生態系,建立CAR-T生產技術,鎖定細胞治療CDMO領域,成為涵蓋醫療、醫美,以及CDMO與製造領域的全方位再生細胞治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