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宅,你好嗎?】財富自由50歲退休、一定要環遊世界?夫妻倆變身「類爺奶」入住社宅:要當安置兒少的靠山
10幾年來為抑制高房價,政府持續打炒房,從豪宅稅、房地合一稅到實價登錄2.0 ,台灣房價卻未見下跌,「居住正義」終究淪為政治人物與名嘴炒作話題。Yahoo奇摩房地產觀察,推動難度高的「社會住宅」政策,逐漸收獲成效,甚至直接改善民眾生活。本期好宅報報帶你一起探訪各地社宅,挖掘出動人的社宅故事。
【文/Angela】孩子無法選擇出生家庭,卻有平安長大的權利,新北市每年有700多個安置中的兒少,社會局委託社福機構執行「類家庭安心照顧計畫」創新方案,讓有意願與愛心擔任寄養家庭,卻擔心自家住宅空間不足的民眾,可入住社會住宅,讓公有住宅資源也能挹注兒少社福照顧領域。退休舞蹈老師「蔣婆婆」膝下無子,心疼安置兒少的坎坷遭遇,動員人脈資源點亮豐富孩子的日常生活,希望為這些沒有靠山的孩子,培養一生受用的能力。
無子夫婦動員人脈資源 豐富日常生活
「婆婆,我們來比賽計時拼拼圖!」「爺爺,我想聽你講周處除三害的故事…那如果我在學校不再搗蛋,是不是就像周處一樣改過自新?」「哥哥,上學路上要小心喔!不要忘記跟婆婆抱一個再出門喔!」這是蔣老師夫妻在永和安置社宅,和一對無血緣關係的類家兄弟檔的日常生活對話。
孩子口中的「蔣婆婆」是退休舞蹈老師,另一伴是前台藝中心國光劇團老師,夫妻倆40歲才結婚,膝下無子。受到教友啟發,3年前得知新北市社會局有「類家庭安心照顧計畫」,引起蔣老師的好奇心,她回憶:「我在國語日報教舞蹈才藝班18年,曾接觸過自閉症孩子,一般小孩一堂課40分鐘,我教自閉症孩子一帶就是2小時,下了課累趴在地上,但父母滿懷感激的神情,我始終忘不了。」
50歲就退休且經濟無虞的她,不想人生只剩遊山玩水,希望趁體力還行時,能有奉獻社會的機會,「我7月得知消息,11月就報名受訓,越上越喜歡有興趣,後來通過體檢、良民證申辦,我做事情喜歡按部就班,所以先從支援者做起,打算給自己一年好好學習。」在成為主要照顧者前,蔣老師就是新北市多處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的類家計畫的支援者,最高紀錄一天跑2、3處社宅。
「這些需要安置的孩子真的太辛苦了,多數孩子都帶著身心不同程度的創傷,有自閉、過動症、情緒障礙等。」對弱勢兒的處境充滿憐惜,2年前蔣老師受更生少年關懷協會邀請擔任「類家奶奶」,剛好另一半也正式退休,夫妻倆決定移居社會局提供的永和社會住宅,共同照顧2名分別為小學二年級與大班的安置兒童。
蔣老師感動地說:「以前我剛當支援者時,先生都說『妳玩玩就好』,沒想到1年後他也願意加入成為照顧者,市府提供的社宅讓我們夫妻不用被迫分隔二地,畢竟為了保護孩子,因為非類家計劃內的照顧者或支援者,是無法進出房舍,孩子的人身安全與健康最重要,我們也不能把孩子的照片隨便PO到臉書,所以夫妻能同心努力,其實是再好不過了。」
☆關於社會住宅,想知道更多......
滿足各年齡層需求 新北113年社宅新制報你知
央北社宅中籤率低 得準備多樣資料「加權」
「孩子比我們更辛苦」 營造家的溫暖
夫妻倆也是現有類家庭安心照顧計畫中年齡最長的「類爺奶」,照顧的2位男孩個性南轅北轍,哥哥已上小學二年級,需申請英文、數學與繪本專才的支援者,弟弟節奏感好,蔣老師親自教授踢踏舞,假日則一律帶到球場、戶外運動放電,寒暑假則全家一起到外縣市旅行,看山看水看星星,「不曉得孩子哪天會離開,在這裡一天我就要盡量幫,把我們有的能力傳承給他們,將來可以獨立,很多孩子甚至沒有父母可依靠,18歲成人就要完全靠自己。」
提起和孩子的相處有歡笑也有淚水,哥哥學習能力強,但不擅處理人際關係,蔣老師心疼地說:「哥哥常常回家哭說好想交朋友,或許跟他過去的創傷有關。」半年後弟弟加入,2個男孩學習互相尊重、磨合,「弟弟個性會撒嬌,哥哥也會受影響,個性變得比較柔軟。」在外人看來,類家計畫猶如24小時保母工作,但對「蔣奶奶」「蔣爺爺」來說,跟著孩子一起不斷突破一關又一關,反而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蔣老師坦言:「孩子一直在成長,一路上會遇到很多未知的挑戰,每當遇到挫折、覺得充滿無力感時,只要想到孩子比我們更辛苦,小小年紀就要承擔大人的罪過與錯誤,就會又長出力量,孩子也讓我們有更多學習的機會,何況當他們越來越穩定時,照顧者也會更輕鬆。」為了把政府補助的資源盡可能留給孩子,蔣老師三不五時還會回自家搬用得上的家具,節省開銷,甚至為孩子募集二手教具、電子琴。
「我們夫妻倆其實退休後可以去享受、環遊世界,但我總認為,少子化與高房價時代,政府願意給資源、社宅空間,我們則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起把破了洞的社會安全網織得更密實,接住有需要的孩子。」蔣老師認為,唯有政府與民間協力把制度建置得更完善,才能減少兒虐悲劇頻傳,避免讓無助的兒少在暗夜中哭泣。
Sponsored by:台灣房屋